返回第一千二百章 逆天改命二十三  宋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源氏也正是针对这一点,表示皇后乃平正盛之女,有没有喜先另说,就算有喜了,谁又能证明是白河天皇的血脉?尤其是距离白河天皇驾崩已经过去了十个月,小天皇还没生下来,天知道是谁播的种!
    言下之意就是平正盛给出的大义名分,那都是虚的,他自己就是乱臣贼子,乱臣贼子给出的大义名分是得不到上天的认可的。
    况且平氏获罪于天的传闻在霓虹国已经漫天飞了,这就由不得这些地方豪强好好考虑了。
    而源氏给出的大义名分就不一样了。
    源氏明确表示我源氏已经送女进宫,那可是大宋的皇宫,大宋皇帝亲口答应,我源氏之女生子当封霓虹王!
    中原王朝的正统血脉,难道不比天皇血脉高贵?
    对于血脉论至上的霓虹国来说,一个普通的中原人血脉就已经值得这些地方豪强疯抢了,不然也就不会“渡种”这回事了,那么中原王朝的正统血脉,肯定至高无上的了,能被这样的血脉认可,这样的大义名分确实是平氏这个乱臣贼子给不了的。
    有这两点保证,对于这些地方豪强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吸引力,但是源氏如何保证才是重点,万一听了源氏的话,然后被胜德营攻击了,那自己上哪说理去啊?
    因此,源氏才第一个找上了本多田实,别人还能观望,但平正盛的刀已经架到了本多田实的脖子上了,本多田实要么慢慢被平正盛吃干抹净,要么就赌一赌源氏说的是真的。
    对于本多田实而言肯定赌啊,继续跟着平氏早晚得死,赌源氏一边,至少还有一半的希望,那为什么不赌啊?
    本多田实回到长岛后,胜德营派人来过一次,花荣亲口向本多田实保证,只要有源氏的担保,胜德营绝不攻击!
    当然了,花荣也没白跑一趟,本多家承担一些补给任务也是要的。
    只要不是要自己的命和地盘,补给这点小任务又算得了什么?况且还从平氏那里搞到了一些!本多家给的那叫一个爽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本多家这个榜样,其他豪强还不知道怎么选择吗?
    面对联军的分崩瓦解,平正盛尽管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也已经无力回天了。
    阻止?怎么阻止?拿什么阻止?
    要知道这些地方豪强要钱有钱,要人有钱,给你平正盛一个面子,喊你一声大将军,不给面子,你平正盛就是乱臣贼子!
    平正盛只要敢动刀子,这些地方豪强不敢和胜德营拼命,但绝对敢和平正盛这个败军之将拼命!
    届时,平氏能不能存在还是个未知数!
    不如好聚好散,各奔东西!
    不过平正盛也不是没有得到好处,至少有一部分忠于霓虹国的武士留了下来,被平正盛直接收编了,平氏的军队扩充到了近五万,平正盛有了与胜德营一战的信心!
    平正盛很清楚霓虹人的秉性,只信服强者,自己只要不能洗刷战败的耻辱,那么别说号令天下了,就连最起码得尊重也不会得到;相反,只要战胜了胜德营,今天这些不听话的地方豪强们,明天就得匍匐在自己的脚下,乞求自己的宽恕!
    不过此时与胜德营决一死战还不是时候,要知道胜德营就五百余人马,但源氏与北条氏的联军却已经足足有了近九万。
    征夷大将军平正盛以朝廷的名义颁发檄文,言明胜德营这是外族入侵,凡是与胜德营为伍,那都是叛国通敌!并号召霓虹国的热血武士加入到自己的征讨大军来。。。
    这篇檄文一出,霓虹国的热血青年们都被煽动了起来,纷纷加入到平氏大军中来,尽管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面黄肌瘦,但拳拳报国之心日月可鉴!
    源氏这边也是不甘示弱,同样一片檄文,操刀者不是别人,正是大宋使节朱勔与王黼。
    胜德营来霓虹的目的是什么?
    是来接大宋使节团回家的!
    胜德营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就算朱勔与王黼躲在深山老林不知道,但经常出来打探消息的华斋还能不知道吗?
    当华斋得知师祖派出胜德营来接自己等人回家,激动地热泪盈眶,带着朱勔与王黼等人前来与胜德营相会。
    按照道理说,胜德营的任务应该是完成了,也应该回去了,但中国人嘛,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的,来都来了!
    来都来了,干的还不错,形势一片大好,难道就这么回去了?别说胜德营不甘心,朱勔与王黼也不同意啊!
    对于朱勔与王黼而言,出使一趟霓虹,尽管事出有因,但还要麻烦胜德营来接,这本身就是失败,若是不干出点大事来,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了,这绝对是自己职业生涯的一大污点!
    当平正盛颁发了檄文,朱勔与王黼总算是找到了可以发挥的优势了。
    打仗是胜德营的事,但打嘴仗,朱勔与王黼岂能甘居人后。
    一篇辞藻华丽、引经据典的檄文横空出世!
    檄文是出了,所有人也都承认是篇好檄文,但关键的是,特么没几个人能看懂啊!
    胜德营最有学问的卢俊义表示,每个字自己都认识,合到一起肯定是好文章,但什么意思,不好意思,说不上来!只能婉转地表示自己学问浅薄,无福欣赏两位大人的风采!
    卢俊义都看不懂,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至于说霓虹人,那就更属于对牛弹琴了。
    然而对于朱勔与王黼二人所言,看不懂就对了,这片檄文根本就不是给霓虹人看的,而是日后给朝堂上的那些相公们看的。
    想我大宋,风采风流,冠绝当世!来到了蛮夷之邦,有机会而不露上一手,日后回去只怕也不好在读书人的圈子里混了。
    因此,朱勔与王黼拼弃前嫌,合作了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写出了这片锦绣檄文,引经据典多达三十二处,每个字都是斟酌再斟酌,至于说霓虹人能不能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