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九章 养殖与星际推进技术  从巨魔部落到精灵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再次,是脱胎于信仰甬道的‘超时空转移’技术,脱胎于生命力场的‘亚光速航行’技术,且此两者的前置条件也大致相似;

    前者需要将现实物质转化为承载思绪的‘虚粒子’,而虚粒子又是可以穿越信仰甬道的、因而便也形成了‘超时空转移’现象,只需要在抵达目的地后再次回转为物质形态便可;

    而后者,则需要将物质转化为电磁与光等状态,进而实现等光速或亚光速行进的目的。

    只于现在而言,对此两者的有效与否学者们是不会去进行否认的

    因为在现实中,已有战士完成了对自身极为有限的电磁化、光化、气化、乃至于引力场化,亦有术士完成了同样极为有限的思绪化,并在转化的部位上具备了所对应的自然与概念属性。

    即便转化程度还不足躯体总质量的亿万分之一,但仅这一部分所展现出的‘两态性’就足以证明方向的切实可行;

    而由此,再将这种转化引申至非生命体、引申至通过铭文阵列而实现的状态赋予,或许就能将一整座类星体要塞、连带着其内的载员一齐转化;

    然后或是将之塞入至信仰甬道中以完成超时空转移,亦或者尽可能的去延长状态持续时间,使之获得整体性的亚光速、乃至于还不知能否达成的光速航行能力。

    但想想也知道,这是一条很难走到终点的路径,过程中除了让战士与术士们靠着生命力场硬生生磨出个结果外,就只能等待以涅斯塔为首的施法者们、能够继续在微观领域披荆斩棘了,或许当他们的‘自我’深入至了更微观的世界时,现下的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也说不定

    ~~~~~

    或是存在着某种硬性缺陷、或是存在有应用层面的便利性限制、亦或者是距离实现太过于遥远,总之上述的几种技术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恰当;

    而最后所要说的这种方向,虽也并非可以被称之为尽善尽美,但却在时日长久的研究中、渐渐开始散发出独有的光辉

    在当初,于涅斯塔与艾萨拉第一次脱离母星束缚、飞往近地轨道之时,后者曾在内面视野中观测到了反重力效果的实质,即宏大的‘物质弦聚集地’对施法目标所形成的锚定作用;

    且与此同时,她在内面视野中又感知到了空间因术法效果之诡异抵达方式、而呈现出的‘易碎感’。

    以现如今的视角来看,这所谓‘宏大的物质弦聚集地’便是在指恒星、星系、乃至河系等宇宙组成单元无疑;

    其对空间所造成的‘易碎感’,则来自于多方引力效应被无端勾引、且作用至术法目标时,对沿途空间所造成的扭曲。

    于是,在对这种类法术进行了多年的内面扰动观测后,现如今早已被普及的‘反重力地表飞行器’便理所当然的诞生了。

    而现在,则更进一步的想要将之应用场景推广至星际航行之时,且由此所发生的设想在当下便有了两种

    其一,进度快、相对而言实现难度低,是为反重力地表飞行器的升级版、也即是空间引力场牵引飞行器;

    这项技术早就有了一定的突破,并被广泛应用在了飞船入轨的过程当中,且在远航时也能发挥‘牵引道标’作用,能够有效指引飞船的前进方向;

    而现在所正在展开的,则是目标为捕捉、放大、抵消、屏蔽恒星乃至河系作用于飞船的引力场,进而形成超长途定向牵引效果的研究。

    设想中这将被应用于恒星系航线且具备有很高的灵活性,难点则在于同时放大多道引力场对飞船的牵引效果,并在途中进行对新场的捕捉与实时变换;

    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随时去处理那些非常显著的超近拉扯力,尤其是那些处于同惯性系的恒星

    比如朝外空间航行时,太阳对于飞船来说便是最大的抵消对象。

    而于现阶段而言,研究组已成功捕获且有限放大了比邻5-1(中子星、比邻5-2(主序星对实验飞船的引力作用,且同时限制了太阳对飞船的‘拉扯’,从而初步实现了类似滑轨前进般的无工质航行;

    并且,学者们总结出了相关公式、又据此整合了初步的智脑操控程序,将牵引源自体质量、目标间距、作用目标质量等等因素,全数都纳入了终端的选择考量范围之中;

    而下一步,则准备进行对十位数以上引力源的同时捕获与放大,使空间上与比领5双星处于同一方向的其余星体也成为助力,并实现航行中对牵引源选择的快速切换;

    更下一步,则是对更遥远之大质量中子星与黑洞引力场的捕获与放大,且在预期中还会尝试着对河系级牵引力的整合,从而让那些中子星、黑洞、河系、乃至多个河系,能够同时作为飞船牵引力而产生作用;

    理论上,整合并放大越多的有效牵引源、便能让目标飞船达成越快的航速;

    虽说肯定无法等同或突破光速,但零点几倍乃至亚光速的程度或许可以借此想象一下

    而在涅斯塔这次成功进阶后,由于先前已说过很多次的种种原因,上述这些步骤中的一部分已具备了实现条件,并诞生了初步的验证型‘多天体超变频引力场牵引引擎’;

    如若一切顺利,飞船质量此后非但不会成为航行的拖累,反而会形成牵引过程中的正向助力,在避免了传统引擎在此方面之尴尬的同时,还拥有着远超光帆推进系统的灵活性、能适应更复杂的航行需求。

    而其间仅存的疑问,便是能利用多少牵引源、获得多少航速、驱动铭文所需的能耗又是几许,但至少从灵活性等方面来看、这会是一个不错的技术选择,值得延续着进步继续走下去。

    其二,进度慢、且实现难度较高的‘空间破碎’应用设想;

    学者们认为,如能想办法将这种‘破碎感’变成真正的‘破碎’,就很有可能明晰到部分属于空间的真实,且这极有可能是‘超光速’的另一种实现途径,但其具体会以何种形式而展现则还未可知;

    或许,会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直接跃迁;

    也或者,是一种类似于信仰甬道的超时空航道;

    亦或者,是某种对空间的曲折?

    但不管是是其中哪一种,还是其余尚存在于想象之外的形式,无疑都会是种十分值得期待的真实,必定能为国度带来新的知识与见识。

    当然,其间的‘慢’与‘难’也得到了深刻体现,在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