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另有徐秉义之侄,在外接受宴饮,将今科举人的背景一一提及,被人借题发挥,写了檄文。
        就有人打着徐秉义的旗号,私下里串连。
        至于姜宸英徇私之事,也查清了。
        解元姚观浙江宁波府人士,是姜宸英的老乡,进京后曾到姜宅拜会同乡前辈,也曾递文。
        这都是科举惯例。
        同乡、同年、同窗,是官场上最密切的关系。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姜宸英会被点为副主考,两人往来自然也无须避讳。
        翰林院里的浙江翰林不少,姜宸英就跟同僚提起过自己这位同乡后辈,觉得才华横溢,是此科解元的热门人选。
        等到榜单出来,他还在翰林院中提及自己的眼力好。
        可是落在旁人眼中,就有内定解元之嫌。
        折子后头,四阿哥还提了八旗举人“覆试”之事,并将众人的成绩写了,请旨此科举人是否都要“覆试”。
        康熙看了,松了一口气。
        那是他钦点的状元跟探花,他之前很是担心真有舞弊之事。
        这要在史书上都记一笔。
        现在一看,就是流言蜚语,并无实证。
        如此,公正公开公平就很重要了,能尽快平息物议。
        康熙就提笔下了批复,“既传有不平事,那此科举人齐集,下旬安排内廷覆试,如有托故不到者,即行黜革,其考官等处分等覆试后再议”。
        将到落笔,他的眉心又蹙起。
        官员子弟应试,确实是大问题。
        每一回科举考试后,落第士子闹事,都是因这个缘故。
        要想个法子解决此事,要不然的话,往后还会再生波澜
        木
        因为福松的缘故,舒舒这里就得到了第一手消息。
        去年桂榜的一百一十个举子,都得了传唤,本月二十二日入内廷覆试。
        之前檄文里还提及了几个人,就是江南的盐商子弟。
        在读书人眼中,经商者鄙,这些子弟也就是酒囊饭袋之流,能所以能榜上有名,那就是请了代考的。
        说的也是振振有词的。
        这覆试才会安排在内廷,验明正身,到时候想要“代考”,是万万不能,也是彰显公平公正了。
        福松带了几分兴奋道:“实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机会。”
        因会试是要一起排榜的,福松有自知之明,以为自己没有机会参加会试了。
        这次虽不是会试,却是跟会试的考法一样,考一天,考策论。
        舒舒笑道:“挺好的,也是长见识了。”
        福松笑了笑,道:“考了这一回,我也安心了,回头跟张大人好好学习,日子还长久着。”
        之前没有留意,这一留意,他才发现八旗里也有了世代书香人家。
        如年羹尧家,如鄂尔泰家,都是如此。
        这样的话,即便没有世爵世职,家族也能往上走。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