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章 央视征集的本子,天海扩张  从作曲人到文娱巨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央视出资投资拍摄的好处在于,制片方并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顶多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不需要赔钱,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100万-150万每集的利润,不算高,但也绝不算低,对于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的制片方而言真的可以了。最主要是打响名气啊。

    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的曝光度又岂是说笑?一般而言,能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上映的电视剧,都是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的电视剧,很少是外来拍摄的。

    外面影视制片厂拍摄的电视剧,一般只能上央视8套电视剧频道播放。

    若是拍摄的电视剧能上央视一套,一旦爆火,制片方在业界的名气肯定大涨,以后再出品电视剧,价格上起码得上一个台阶。

    所以王轩还挺心动的。

    军旅题材电视剧,他有啊,不但有,还有好几部不错的。

    比如《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我是特种兵》、《亮剑》....

    这四部哪一部不是王炸?

    “投稿有时间限制吗?”王轩问。

    “有,还有一个星期就截止了,所以我们才在这里赶工。”一个王牌编剧接过话来。

    “有想法吗?”王轩问。

    办公室里面的人全都摇头。

    “我们之前都写了本子,可是相互看了之后,都觉得一般。现在想把几个人的本子融合一下,一起讨论看能不能拿出一个像样的本子来。”有个编剧搭话。

    “加油,不过现在很晚了,都回去休息呗,明天再来讨论。”王轩道。

    “王总,你先回去吧,我们几个是打算在公司住下来,务必在这几天拿出一个本子来。”有人说道。

    “难得你们有这个心。我这给大家承诺,假如你们的本子可以,哪怕过不了央视的审核,到时候公司也会投资,成立剧组将其拍成电视剧。”王轩鼓励道,没有打击众人的积极性。

    “万岁!”

    “王总万岁!”

    王轩话落,引来一阵欢呼。众人的动力更足了。

    王轩笑笑,说了一句“大家早点睡,别熬夜”就离开了编剧办公室。

    当然,他还把李涛拉了出来:“涛哥,你又不会编剧,在里面凑什么热闹?”

    “谁说的?以前我也是编剧专业的好不好?”李涛说。

    “是吗?我怎么记得你是声乐系的啊?”

    “我选修双学位不行?”

    “行。”王轩说道,面色一正:“难得他们有这个心,涛哥,你安排一下,在公司里面给他们准备两个休息室,以及床上用品,供他们睡觉吧。”

    “知道,早就准备了。”李涛说。

    “对了,咱们公司账上还有多少钱来着?”王轩问。

    “具体我也不清楚,15亿应该有。怎么?”李涛说。

    “我今天来公司的时候,貌似看到咱们楼上那家投资公司顶不住了,在租售办公楼是吗?”王轩问。

    “所以你不会打算把楼上那层楼也租下来吧?”

    “不租,我可不做亏本买卖,我想直接把它买下来。”

    李涛闻言倒吸了口气:“若是买,估计得需要13亿左右吧?”

    “所以我才问你公司账务上还有多少钱啊。”

    “我不知道公司账务上还有多少钱,但肯定够买咱们上面那层楼的,就是买完之后,公司账务上可能就没剩多少钱了哦,今年再想投资做点什么,可能会捉襟见肘。”李涛说道。

    “这个不用担心。去年我刚进天海的时候,天海账面上也没钱,现在不是有十几亿了吗?所以不用担心买完办公楼之后,没钱做事。到时真需要钱,我拿钱出来先垫着也可以。”王轩说道。

    “那肯定不行,公归公,私归私,轩哥儿再有钱也不能拿个人的钱垫付公司的钱。到时候如果真需要钱,咱们去向银行贷款就行了。”

    “也行。”王轩点头。

    “老实说,咱们确实有需要再买一层办公楼,现在都在一层办公,显得太拥挤了。”李涛说。

    其实并不是拥挤,而是区域得分开。

    像作曲部、编剧部、节目策划部、艺人部这些,其实是不适合跟市场部这些混在一起的,作曲部、编剧部、节目策划部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创作。

    艺人部不适合跟普通部门混在一起。

    还有高层办公室,其实也不适合跟普通部门混在一起。

    但现在天海只有一个办公楼层,想不混在一起都难。

    这是王轩为何要再买一层办公楼的原因。他之前就想买,但没人卖,现在刚好碰上楼上那家公司破产,出售办公楼,所以王轩就动心了。

    “那明天你和旭哥跟楼上公司老板接触一下,如果可以,直接将上层楼买下来。”王轩道。

    “底线多少?”

    “13亿之内你们直接做主,若是超过13亿,你们跟我说一下。”

    “明白。”

    第二天,李涛将王轩的意思给朱旭一说,二人商量了一些细节之后,立马上去跟楼上公司老板接触。

    楼上公司确实破产了。

    他们是一家投资公司,连续投资了两个大型项目都失败了。雪上加霜的是,合伙人还卷款逃到了国外,目测短时间内是追不回来了。

    问题暴露之后,小股东纷纷撤资,银行还来催账,逼不得已,公司大老板林盛才打算出售办公楼,用来填窟窿。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