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九章:行军长史,四路大军  大唐第一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听得这话,冉肇则便是很有自信,当即摇头笑道:“胡明府此言差矣,我入城以来,未曾滥杀百姓一人,平民愤之说不知从何而来?”

    胡大庸顿时震怒,“蛮贼住口,尔等不识教化,反叛官府,侵扰地方,还敢在此为自己脱罪?”

    见胡大庸浑身正气,义正辞严,冉肇则甚是感慨,直叹道:“这便是高长史所言的偏见吧,胡明府如若不信,尽管去查”。

    高冲闻言点头道:“明日我便派人去查,若你所言当真,果真是对百姓秋毫无犯”,我定向圣人如实禀报”。

    冉肇则躬身拜谢。

    胡大庸依旧是一脸愤满,对冉肇则横眉冷对。

    冉肇则本来是想着趁机攻占夔州,壮大己身,而后归附李唐,如此一来,那官爵也会更高,却是没想到刚刚攻破云安城,还没反应过来,便被高冲破城生擒,冉肇则心中是极其颓然的。

    事已至此,不要说追求更高的官爵了,若能留得性命,便是李渊的宽宏大量了,冉肇则毕竟是枭雄,甚是果决。

    既然决定归降,那便彻彻底底的归降,不再抱有其他想法,当即说道:“高长史,罪人可以修书一封,传与开州,吾弟冉肇兴自当开城归附”。

    高冲很是满意的点点头,“你是个聪明人,邓世洛便是先例,你只有诚心归附,你的族人们方才过上好日子”。

    冉肇则闻言面色不为所动,他并不否认高冲所言,诚心归附对于两方都有好处,但冉肇则的志向并不小,虽做不成一统天下的帝王,但他也想着更进一步。

    翌日,云安百姓心惊胆战的打开门窗,只见得街道上已经是唐军在来回巡逻,高冲派遣县衙的衙役走街串巷,敲锣打鼓,高声喊道:“官军收复云安,蛮人全部归降”。

    听得喊话,云安百姓又惊又喜,一夜之间,云安城依旧是大唐的云安城,再加上昨日蛮人入城并未侵扰百姓,云安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秩序。

    县衙之中,胡大庸对高冲再三拜谢,高冲当即领着冉肇则、杜彪等人,并数千蛮兵俘虏,直奔人复县。

    与此同时,报捷的快马也分别往长安和峡州而去。

    李孝恭已率军来到峡州,收到捷报后,大喜过望,“许公请看,高攸之真乃国之良将也”,说着将手中捷报递给对面的白发老者。

    只见这老者面色蜡黄,须发斑白,已经年过六十,正是李渊幼年时在安州的好友,许绍,官拜峡州刺史,爵封安陆郡公。

    许绍接过捷报,仔细看完,亦是不住点头,“后生可畏啊”。

    而后许绍微微一顿,缓缓说道:“时机已到,大王可以上书圣人,乘胜东征萧梁”。

    “许公所言甚是,我还得让高攸之即刻领兵前来峡州”,李孝恭点头应着,兴奋说道。

    许绍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太好,离大限之期已不远矣,而许绍自从在大业年间出任夷陵郡守以来,便与萧铣交手多次,若能在有生之年参与剿灭萧铣,许绍亦是死而无憾了。

    而李孝恭亦不会多想,他在夔州练兵造船,其目的便在剿灭萧铣,如今时机已到,李孝恭自然不会再拖延,但李孝恭依旧保持着清醒,他知道论起出谋划策、排兵布阵的本事,他不及高冲,所以毫不犹豫的让高冲即刻前来,更何况高冲乃是李渊指派。

    长安的李渊先是收到高冲的捷报,当即下旨嘉奖,而后对于冉肇则的处置,便是引起朝臣的争议。

    有人认为冉肇则起兵反叛,攻占州县,罪无可恕,应当处死,以儆效尤。

    但当即便有人反驳,冉肇则归降态度良好,开州冉肇兴收到书信后,立即开城请降,对于已经归降的人处以死刑,实在不妥。

    也有人说前面金州邓世洛可作为先例参考,既往不咎,以安蛮人之心。

    最终李渊下旨,既往不咎,冉肇则官复原职,仍任开州刺史。

    实际上这并不公平,特别是对于冉肇则杀害的唐军将士来说,冉肇则起兵反叛,兵败被俘后却是屁事没有,依旧官复原职,实在是太过于仁慈了。

    但这也是无奈之举,若换做汉人官员起兵反叛,那便唯有灭其满门这一个结果,但冉肇则乃是蛮人首领,影响甚大。

    唯有安抚冉肇则,蛮人才能安定,这便是当下最常见的羁縻制度,先用军事镇压,而后怀柔安抚,千年以来,换汤不换药。

    当日下午,李渊便收到李孝恭的上书,当即召集众人在甘露殿,经过一番讨论,皆是认为时机已到。

    李渊当即下令,任命赵郡王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大总管,安陵侯高冲为行军长史,统帅水陆共计十二路兵马,东征伐梁。

    其中夔州总管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大总管,统领全军,出峡州,是为西路军;

    金州总管李瑗为荆郢道行军总管,出襄州,是为北路军;

    黔州刺史田世康为辰州道行军总管,出黔州,是为南路军;

    黄州总管周法明为夏口道行军总管,出黄州,是为东路军。

    四路大军分头兵进,齐攻萧梁。

    战略命令已下,李渊却是另有顾虑,当着政事堂几位相公的面,李渊皱眉说道:“四路大军,兵力逾十万,赵郡王初出茅庐,未曾有过大战经验,朕唯恐有失”。

    见得李渊有所顾虑,裴寂亦是点头附和道:“赵郡王虽是胸有谋略,毕竟经验不足,高攸之年纪不大,但却从军多年,经历过数次大规模战役,有高攸之辅左,料想无虞”。

    裴寂虽是在河东被宋金刚打得大败而归,但这场败仗却丝毫没有动摇他在朝中的地位。

    李渊在年初进行币制改革便是交由裴寂来主持,并赐予裴寂自行铸钱之特权,可谓是绝无仅有,另外让赵王李元景娶裴寂之女为王妃,可见裴寂圣宠仍在。

    听得裴寂的话,李渊叹道:“玄真知我意思”。

    这时,新任侍中陈叔达见状出声道:“既如此,如何将统军之权交由高攸之”。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