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8章 检校都督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既然如此,那光禄卿也不要做了,除去名籍收回实封,令有司好好调查他与罗艺关系。”

    “刘师立呢,之前就有人检举说他姓氏应符谶想谋反,朕当面问过他,他说他在隋朝时官只六品,后来看错人,侍奉王世充做亲卫将军,洛阳平定,本当被诛杀,是朕赞赏他才干特赦免了他,并引为左亲卫,

    去年六月,更是随敬德、君集等九将建功,如今实封千户郡公,拜左骁卫将军,这些都是我所赐,绝不敢有半点二心。

    朕也相信了他,但也提醒他少与罗艺往来,可现在有人检举,刘师立仍与罗艺暗中往来甚密,这叫朕如何信他?”

    “亏朕先前还让他检校右武侯大将军,”

    刘师立本是玄武门九将之一,也是皇帝密谋宫变的重要心腹,结果现在却仍跟罗艺纠缠不清,不顾皇帝的警告。

    对此,李世民很失望,刘师立可是先前实封功臣第四等,与侯君集、张公谨并封千户。

    刘政会跟罗艺往来,还勉强说的过去,刘师立实在不该。

    “除去刘师立名籍,夺爵罢官,让他在家好好反省。”

    皇帝还让收回刘政会手里的免死铁券,算是抵了一死。

    “安业也跟罗艺有不少暗中往来联络,你知道吗?”皇帝问。

    长孙无忌听的心中发冷,长孙安业是他三哥,当然两人同父不同母,关系并不好。当年他父亲长孙晟去世时,他兄妹还年少,结果长孙安业把他们母子三赶出了家门。

    幸好当时舅父高士廉收留了他们娘三。

    可高士廉虽是北齐安乐王之子,但在隋朝时仕途不畅,还因卷入政治争斗获罪,流放交州,舅母带着孩子们留在京城,也十分困难,可还是给他们一座小院,时常接济。

    那段艰难的生活,也让长孙无忌兄妹俩早早成熟。

    如今兄妹俩个,一个贵为皇后母国,一个成了尚书右仆射拜相,富贵无比,长孙安业不过右监门将军。

    兄弟其实关系一直仍不好,不过长孙皇后出面,经常劝说无忌大度,才勉强维持了表面的和睦。

    长孙安业是个不太安份的人,还嗜酒如命,可无忌五兄弟,老大长孙行布隋朝时为汉王库真,汉王造反后拒绝汉王入并州城,城破后被杀,朝廷抚恤,让他的弟弟长孙恒安为鹰扬郎将,不过这代兄受封的老二也没啥本事,没于隋乱。

    老三安业名无宪字安业,出了名的好酒无赖,父亲一死就把父亲的续弦妻子和她生的儿女赶出了家门,没有继承他爹长孙晟半分本事,奢靡享受倒是一流,当年赶走年幼弟妹,等妹妹嫁给李世民,李家建唐,长孙安业又天天找妹妹讨要官爵。

    长孙皇后这个是比较贤良的,可却对这个兄长的无赖请求,难以拒绝,经常找李世民为安业说情,凭此关系,让他一路做到了右监门将军。

    可长孙安业并没有什么收敛,反而仗着国舅身份肆无忌惮。

    那是谁的钱都敢收,谁的请求都敢应。

    明知妹夫跟罗艺不睦,却还经常跟罗艺往来。

    长孙无忌很嫌恶这个兄长,但他兄弟五人,如今除了一个还年轻的兄弟无逸,三个兄长也就剩这个。

    李世民也是很清楚长孙安业的无赖的,叹了口气,“你回头跟安业好好长谈一下,这次朕就看在你们兄妹的面子上不追究他了,希望他好自为之。”

    “臣谢陛下洪恩,”

    长孙无忌其实倒也愿意看到皇帝治安业的罪,最好是把这无赖流放边疆,可长孙安业又是他与皇后兄长,在外也代表着长孙家,他要卷入谋反罪,也必然波及他们兄妹。

    这种无赖最好就是哪天喝酒醉死了,那是最好的。

    “武怀玉在灵州城中遇刺,数十名山胡、突厥刺客当街伏击刺杀,甚至有一名刺客还是李道宗刚送给武怀玉的自家婢女,这事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跟李道宗结怨已久。

    当年两人同在秦王麾下,后来两人一同奉令领兵出击,可因意见不合,闹的很不愉快,李道宗不顾长孙反对,执意领兵出击,长孙无忌按兵不动,就是不出击,李道宗因此大败,差点身死,恩怨就此结下。

    虽然皇帝也曾帮忙化解,可向来脾气好的李道宗却不肯原谅长孙无忌,毕竟换谁也难以释怀,那可是差点没命,部下几乎全军覆没,差点成了另一个李道玄。

    可长孙无忌也不肯认错,他觉得当时李道宗鲁莽,轻率出击,要是他也跟着上,那全军都没了,所以就算李道宗战死,他都不会后悔,他得向秦王负责。李道宗兵败,那是他自己的责任,他还要参他一本。

    长孙无忌见皇帝问到这件事,犹豫了一下后,还是直言,“臣以为任城王刺杀武怀玉倒不太可能,

    这些刺客更可能是梁师都或突厥人派来的。

    不过任城王身为灵州都督,镇守朔方五年,居然能让敌人这般公然在灵州城中袭击新任盐州刺史,而且还有个刺客是他刚送出的府中婢女,他也是严重失职的。”

    长孙无忌也不客气的趁机参了李道宗一本,比如他在灵州占地数百顷,还有暗中走私回易等等。

    “朔方那边问题很多,许多官将一心只顾着占地、走私,甚至带着朝廷的军队,忙着捕奴贩奴,

    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次武怀玉遇袭,也是向朝廷敲响了警钟,不能再任由这样下去了。

    要改变朔方如今局面,最好就是先把都督换了。”

    李世民躺在榻上,仔细的思考着。

    去年冬已经调李道宗还朝任刑部尚书了,可为了伐梁大计,李世民最终还是选择让久镇灵州的李道宗再回去都督,可现在他不免动摇了几分。

    “让段德操接替灵州都督如何?段德操先前久镇延州,也一直与梁师都交手,且很有战绩。”

    “陛下不可,段德操虽很能打,但延州都督府的情况比灵州的没好到哪去,段德操去灵州,那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最好是从朔方之外调人去。”

    较好的人选是李靖,可李靖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