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四章 又一条发家之路  四合院之这不只是四合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十年后人们甚至专门针对不同年代的包装特点,为这些不同年份的老茶叶炒作出了不同的级别。

    其中最高级的是号级,囊括了从鞭子朝末年一直到五六年以前的一些私人茶庄出产的茶饼,因为那会儿茶庄大都是以号来命名,所以被称为号级茶,其制作风格算的上是最复古的,基本上都是由乔木古树茶制作,规格为一般为七两左右,最外边用笋叶包装,包装顶上印有茶号标志。

    年份上稍次一等的,也就是从公私合营以后,私人茶号转变为了国营企业生产出来的普洱茶饼了,不光是有着统一的八中围一茶的商标,更是因为批次和中间那个‘茶’字颜色的不同而细分出了诸如红印,绿印,黄印和蓝印这四个种类,而且不同颜色的印级茶也是各有各的特色。

    虽然几十年间后变为天价不乏炒作的成分,但是这两个时期的茶叶也确实有着其不凡之处,首先从选料上,和几十年后包上一个山头,就能规模化的种植茶树不同,早期的种茶技术可没有那么普及,往往是先发现了好茶树的生长地圈起来作为茶园,这些茶园基本上都被地主豪强把持着,再经过几代人传承经营下来才能形成规模,几十上百年的老茶树再加上自然选择的适合其生长的环境,出产的茶叶在品质上就有着先天优势。

    鞭子朝结束后,由于各地战乱不断,市场萧条,这些传承了几代十几代的茶园被大量荒芜,茶叶生产贸易也跟着一落千丈,直到了新社会以后,茶叶生产才陆续恢复,不过那会儿饭都吃不饱,国家自然也没什么精力去鼓励种植茶树,所以原料方面还是靠着那些在战火中保留下来的老茶园的产出为主,产量嘛自然是惨不忍睹,唯独在品质方面依然足够坚挺。

    后来为了提高产量而在一段时间里放开了对粗老茶和荒野茶的开采,比如大名鼎鼎的老班章地区,不乏上千年的古茶树,再加上其他地区的老茶树出产的茶叶都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供应原料,在提高了产量的同时,更是进一步提升了茶砖的品质,根本就不像是几十年后,茶树的种植倒是越来越科学,茶园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偏偏这茶叶的品质却是保证不了了,市场上一片乌烟瘴气,就说都有那黑了心的商人连树叶子都敢往里面加,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而且不光是茶叶,茶杯茶壶的也可以收集一些,空间里的那些古董大都不太好用,出土的不用多说,太晦气了,完全不能用,而传世的也就茶杯还能用用,茶壶的话,仁者见仁吧,这泡茶又不像是装酒,哪怕使用的再小心,里面也总是会产生茶垢,也许对于一些喜欢喝茶的人来说,这有茶垢的茶壶是好东西,但是却有个前提,那就是这壶得是一直连续不断的用茶水养着的才行,但凡中间忘记了给闲置了一段时间,那茶垢可就真的成了没什么卵用的污垢了。

    如果不去考虑年代的话,这个时期的茶杯和茶壶也有很多的精品产生,比如大名鼎鼎的紫砂壶,恰巧王秀军就知道一位顾大师,其制作的几件精品,在几十年后的价格完全不比一些古董来的差,甚至尤有甚之,动不动就几十上百万的,瓷器方面就更不用说了,高手大家更是多如过江之鲫,这些以后的大拿现在基本都在厂子里面当工人呢,了不起也就是个技术员,能混到车间主任的都少见,以王秀军的人脉想要弄到一些他们制作的成品其实并不太难。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