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 “本将军已向镇南王爷立下军令状,必将重新夺回高岗城!此战若是功成,本将军能在镇南王爷面前挽回些许颜面,尔等,既能夺回失去的一切,也少不了丰厚的赏赐。”
“而若是失败,本将军固然是免不了人头落地,尔等身为本将军昔日旧臣,又岂会逃得开惩罚?”
“是想要荣华富贵,还是重新沦为身无分文的贱民,尔等自己选吧!”
拓跋戍此番战前动员,并未像往常那般慷慨陈词,而是徐徐言之,对这些兵将们陈述其间的利害关系,也是让他们知道一个道理:
这些兵将和他拓跋戍,早已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则俱荣,一损,则俱损。我拓跋戍若是被治罪,你们身为我的旧臣,又岂能脱得了关系?
听闻拓跋戍此番发言,先前尚且满脸无所谓的兵将们,眼神瞬间大变。
拓跋戍军纪严明,因而他们虽并未再军中之中交头接耳,却也个个面色肃然,不复先前那般轻慢的模样。
见自己的话起作用,拓跋戍不再多言,在一群近臣的簇拥中快步走下露台,翻身上马。
接着他抽剑在手,遥指向南方,冷声喝道:
“全军出击!”
霎时间旌旗猎猎,战鼓如雷。
拓跋戍一马当先疾驰出军营,大军如同利箭一般直指高岗城,同一时间,开州的萧琸亦率领军队南渡大江,由西向东从侧翼赶赴战场,两名大将同时出动,这动静可不小。
远在高岗城的艾仕成听闻这则消息,连忙召集亲信聚于府中相商。
“拓跋戍、萧琸联兵南下,直袭我天佑城而来,不日就将兵临城下。依诸位爱卿所见,我该如何是好?”
艾仕成端坐于高堂之上,面色严肃地让仆从将探子传回的军报,传递给堂上的大臣们,待他们阅览完毕后,沉声问道。
艾仕成自立为天佑王已有不短时日,这些日子身居高位、养尊处优,身上是绫罗绸缎、锦衣玉带,尽显奢华。
如今的他已全然没了刚攻下高岗城时,那番泥腿子的模样,精神头看起来竟是比拓跋戍还要更好些。
听到他沉声发问,堂中有不懂军阵之道的大臣当即答道:
“拓跋戍昔日攻夷陵,陛下就已然能以寡敌众,死守夷陵。依臣看来,拓跋戍也不过尔尔,即便他与萧琸联军,兵力也不过堪堪过万而已。我方亦有六千兵马,天佑城又是高城深池、易守难攻之地,城中粮秣储备充足,届时就算联军兵临城下,应当也是不足为惧。”
也有谨慎些的大臣满脸愁容:
“敌军倍数于我军,拓跋戍、萧琸皆是帝国名将,非同小可,纵是天佑城再如何易守难攻,只怕是难以取胜。”
“既然如此,不如闭门死守不出?消耗敌方粮秣、士气,届时敌军粮秣补给不足,自会退去。”
“不可,我军城中粮秣再如何充足,也比不上帝国的粮秣不补给,若是他们围而不攻,只怕先耗尽粮秣的,会是我军!”
“如今各路义军皆位于大江南岸,敌军来袭我天佑城,无疑是深入虎穴,我等可以在闭门死守的同时遣使去向其他义军求援,到时候里应外合,足以攻退敌军。”
“你怕是忘了,小明王前些日子不慎被擒,落入黄金大人手中。各路义军纷纷遣出精兵能将,试图救回小明王,就连少主都北上潜入上都,不在此城中。这些天可是救回小明王的关键时刻,又有谁能分兵来助你我?”
一众大臣一番争论,却始终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
待堂中渐渐安静下来,才有真正懂得军阵之道的大臣谏言道:
“拓跋戍此行南下,志在雪耻,重得镇南王寇达的信任,重得天下人的名声,正可谓‘知耻近乎勇’!而其麾下兵将,多有家产在此城之中,陛下刚得此城时,也搜刮过不少财富。这些兵将为了夺回自己的家产,定会拼尽全力,士气高涨。无论是兵力,亦或是士气,这只联军都远非昔日攻夷陵的那支军队可比,我军主动出击也好,闭门死守也罢,只怕都不是敌军的对手。”
艾仕成循声望去,见说话的,正是艾杰夫的得力干将。
这是个真正身经百战,懂得军阵之人,艾杰夫的赫赫军功,也与此人脱不开关系,如今艾杰夫匆忙北上解救小明王,他麾下军队却依旧日日勤练不休,军纪严明,也皆因此人。
因而艾仕成也很重视他的看法,不耻下问道:
“哦?我军既难取胜,又难死守,那依你之见,我军该如何是好?”
此人心中已有腹稿,听闻艾仕成发问,他也不慌张,只是恭恭敬敬地行一军礼,方才答道:
“依属下所见,不如弃城。”
此话一出,艾仕成脸色不变,可堂上其余众将领们却是炸开锅:
“弃城?万万不可!成王昔日行里应外合之计,方才夺下此城,若是弃城,岂不是前功尽弃?”
“昔日我军夺城,城中百姓如逢甘霖,喜极而泣,作诗歌赞于我军,若是此时弃城,岂不是将城中百姓弃若敝履?置仁义于何在?”
“正是,我等义军,义字当头。面对敌军不思战而先思逃,岂不是让全天下笑话?这天下百姓,还有谁愿意加入我军?成王,这是万万不可啊!”
众部下皆是一顿反对之声,艾仕成面有所思,并未作答,反倒是那提出弃城的部下一声冷哼:
“被全天下笑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不弃城?那等敌军兵临城下之时,岂不是只有死路一条?这岂是明智之举?这才会让天下笑话!”
“况且,谁说弃城便是弃百姓而不顾、弃仁义而不顾?古时刘玄德为躲避曹孟德追击而一路难逃,却也并未抛弃追随他的百姓,我等弃城之后,大可效仿刘玄德,带上不愿再待在此地的百姓们一同离开,也不失仁义之名。”
听到这通反驳,其余部下虽心中仍不同意,但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反驳。
艾仕成适时接过话头:
“你言弃城,那我问你,敌军若是知道我军弃城而逃,前来追击,该如何应对?我军弃城之后,又该往何处去?”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