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哨子回报,高岗城郊外近来发现有骑兵异动,且越来越靠近高岗山下。
“敌军,难道是敌人想二次剿灭高岗山?”
感受到马羽走进屋子,文刚也不抬头,指尖轻点在书籍上,发出有节奏的“哒哒”声。
他语气平淡得仿佛剿灭一队骑兵,就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颇有种古周公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豪气。
马羽却没文刚这股豪情,反倒是眉头紧蹙,恭谨拱手低语:
“师父,只是徒儿有些顾虑。”
“但说无妨。”
“这可能是拓跋戍第二次遣兵来围剿我高岗山,目的明确,师父的踪迹纵是仍未被发现,敌军亦是有了大致的方向,若是在此地久待,免不了后面会有第三次、第四次围剿,无穷无尽直至大军压境矣。”
“这高岗山显然已无立足之地,师父为何不迁移至别处,以躲避寇达的围剿呢?”
听闻马羽此言,文刚合上书籍,抬起头来,却见他面色淡然并无异色,显然马羽此番话并未出乎他的预料。
实际上,文刚也并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第一次围剿之时,寇达并不知他的踪迹,只是在全国各地无的放矢,如同大海捞针,那时的文刚若是轻举妄动,反倒是容易暴露自己的行踪。而如今第二次围剿,相比起上一次而言显然目的性要明确得多。
因此文刚心知,马羽这一番话可真不是在危言耸听,这第一次围剿无论是杀手亦或是骑兵,看似都是精锐,实则不过寥寥数十人罢了。
马羽等人尚且能够倚靠自身武力化解,可第二次、第三次围剿,直至大军压境之时呢?
他们虽然武力超群,可毕竟双拳难敌四手,真要到面对茫茫多大军围攻的时候,只怕无论是谁都难逃一死,文刚乃是个老江湖了,自然是知晓这个道理。
只是对于迁居一事,他还有更多的考虑:
“天佑国成王艾仕成及其麾下大军驻扎天佑城,与高岗山相邻,快马加鞭时朝发午至,若我等被围,他定不会坐视不理,因此迁移一事,并非是迫在眉睫。”
见马羽仍是一脸为自己感到忧虑,文刚欣慰地笑笑,又道:
“古有云:‘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你有冯谖之遗风啊!”
马羽不知狡兔三窟的典故,听罢也只是一脸糊涂地看着文刚,不知道此话是何意。
文刚却并未过多解释,只是笑道:
“这样吧,迁与不迁?为师与葛温、艾仕成相商后再做决定,便是要迁走,何时迁?如何迁?方能避开寇达的耳目,也需要多做考量。”
“正如圣人所言:‘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文刚久经宦海、沙场沉浮,对这件事的考量自然是想得要比马羽多,也更加慎重。
马羽自然是没有异议。
此事定下,文刚轻飘飘地转开了话题:
“你之前下山执行任务,做得很不错,不仅驱虎吞狼之计顺利实施,让寇达一时半会无法分心来对付我,这些日子,高岗山、天佑城附近鬼鬼祟祟的人都少了许多。”
“而且你还间接杀了渝州城鱼肉百姓的小教皇,你当知,这小教皇可不是什么寻常人物,当今天子跟前的大红人,黄金大人,就是小教皇的亲叔叔。”
“因此小教皇仗着这层关系,施教布道招揽信徒、大肆敛财,渝州百姓怨声载道久矣。”
“你杀了他,便是还渝州百姓以朗朗青天,黄金大人因此对你恨之入骨,向天子请旨,昭告天下,悬赏于你。”
说罢,他从怀中摸出两卷悬赏令,递到马羽手中。
马羽展开悬赏令一瞧,无论是自己的悬赏令,又或是艾杰夫的悬赏令,上面的画像都是那一副乔装易容的模样,而非他们本来的面目。
那两张面皮马羽和艾杰夫早都弃之不用了,就算黄金大人把整个中原搜个底朝天,只怕也是一无所获。
马羽心中稍定,他杀小教皇前不知小教皇还有这层关系,现在就算知道了心里也是无动于衷。
他反倒是对驱虎吞狼计策的实际效果很感兴趣,昔日他与艾杰夫成功挑拨了拓跋戍和萧琸之间矛盾,便一路马不停蹄地南下高岗山。
因此当帝国大军内讧一事传遍了天下,成为全天下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之时,他俩计谋的实施者却反倒对个中细节知之甚少。
他当下就问起了事情的经过,文刚一手抚须,脸上带着让人安心的沉稳笑意,徐徐道来。
原来,寇达的耳目早已遍布中原,早在拓跋戍、萧琸刚生间隙,还未开战之时,他就已经从探子那得知了消息,也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敌人的计谋。
寇达第一时间就遣人各自去往二人军中,试图阻止战事,让二人不要中了敌人之计。
只可惜,拓跋戍与萧琸领地相连,点兵遣将可比他要快得多,等他的使者到了二人军中时,二人已是调动了兵马,乱了与义军主部的阵容。
这二人,拓跋戍乃是寇达麾下亲信之统领,萧琸亦是兵强马壮,二人都算是帝国有头有脸的人物。
他俩一内斗,难免让帝国的将士们人心惶惶,都蠢蠢欲动着,试图趁乱为自己谋取利益。
军心不稳,导致前线与义军的战事也是屡吃败仗,寇达因此勃然大怒,以镇南王的名义为二人送去了一封措辞激烈的王命,这才止住二人间的战事。
听闻拓跋戍、萧琸之间虽起了纷争,却并未持续太久之时,马羽不免觉得有些可惜,他却是不知道,寇达的镇南王名号之威竟以至于此,能让拓跋戍、萧琸放下相互刀刃之矛盾。
可文刚却摇头否认,虽然寇达淫威久矣,但真正让二人停止纷争的,却是义军的举动。
原来,在拓跋戍、萧琸相争期间,义军部分人马已经突围而出,他在这一场二将反目的纷争之中,你这不大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