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87章 有些神化  从1987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易飞笑道“我不这么拿出来,还怎么拿出来?项目做完了,咱们大棚和山洞里的蘑菇,尤其是双孢菇的产量能提高一两倍,回头,你们写几篇文章发表了,再申请了专利,我一年能多挣多少钱啊?咱研发中心的名气大了,这也是隐形资产。”
    要是以前能想起来。
    自己早拿出来了,没事磨叽个啥。
    他会很多东西的事根本瞒不了他们。
    全瞒着他们。
    只有让他们自由发挥,那还能啥优势。
    和上个世界的进程也就差不多了。
    反正自己就是会。
    他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
    易飞也发现,只要不搞出太逆天的东西,没人把他拉走切开做实验。
    甚至都没人关心搞出了什么。
    就像羊肚菌栽培技术,热了一阵后,也就那样了。
    从没有人质疑过自己的身份。
    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走了狗屎运,瞎猫碰到个死老鼠。
    太逆天的东西,他也做不出来。
    自己也不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只是在某些领域具有一些优势。
    金向学说道“小易总,我的意思是说,你根本不需要我们几个啊,有这资料,随便找谁不行啊。”
    小易总要发给他们高工资,还要分房。
    金向学都觉得自己好像多厉害一样。
    结果几个人忙活了一个多月,也就刚刚有点眉目,主要还是因为张老师已经搞了半年的缘故。
    结果。
    小易总拿了一个完整的报告来。
    他知道方凡为什么吞纸条了,他都想把这份资料吞下去。
    小易总哪来的啊。
    要说以小易总的本事,搞点稀罕东西没问题。
    可这玩意没听说哪个单位搞出来啊。
    就算有单位搞出来,谁会拿出来送人情。
    难道小易总在秘密的地方还有个秘密的研发基地?
    他总不能在他家里研究这个吧。
    易飞笑道“金大哥,你说错了,我就是把这份资料公布出去,能完成的也是少数人,华夏像我们这种大规模种植蘑菇的还比较少,三次坑道发酵技术要投不少钱的,咱华夏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大家更多的还是采用建堆发酵和二次发酵技术,一年虽然少种几茬,多种点就是了,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为蘑菇工厂的建立打下基础。”
    三次发酵技术,国内发展比国外晚了差不多二十年。
    真的是国内人搞不出来吗。
    显然不是。
    蘑菇工厂推广也很晚。
    其实就是因为反正有的是地,有的是人,谁都不想投入太大。
    很容易理解。
    一年生产同样多的蘑菇,多投和地皮和人力或者投入蘑菇工厂。
    投入蘑菇工厂早期的投入巨大,后期的维护也巨大的,收益还不如多投地皮和人力。
    怎么选择,明显的事。
    张如泉把资料翻了一遍,“小易总的意思是……”
    他都知道
    小易总提出的难点,都解决了,资料上有详细的方法和数据。
    项目算是结束了?
    易飞说道“尽快将技术完善,小规模生产出来试种,技术没问题,至少咱们山洞里和基地大棚的双孢菇先用上这个技术。写文章,在专利申请后,发表出来,扩大各位老师的名声,提高丽飞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的影响力,这个项目以后,公司准备研发全自动温室,最终的目的是实现蘑菇工厂化。”
    他也没准备在几年内实现蘑菇工厂化。
    就是投,也是少量投资。
    做个样板而已。
    哪怕搞出来全自动温室,那个也不难,现在投入蘑菇工厂化,收益远不如山洞。
    现在人力便宜啊。
    山洞又没有租金。
    几个人对资料上的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
    张如泉他们都有一种茅庐顾开的感觉。
    可以说,一个月来的技术难题都迎刃而解。
    再经过一个月调整,就可以小批量生产了。
    周桥叹息道“小易总真是人中龙凤,这都能想出来。”
    是不是易飞想出来的不重要。
    他把资料写出来了,就是他想出来的。
    至于这份资料怎么来的,大家都默契的没有问。
    有资料就行,问那么多干吗?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