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93章 远景  从1987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他们的老祖先比起华夏人的老祖先差远了。
    易飞指了下刘桂生,“郭总,这是我给飞灵玻璃厂派的临时厂长刘桂生,以后你们一个负责日常管理、销售,一个负责研发、生产,两位要通力合作,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目标。”
    郭华书这才知道原来坐在自己身旁的小伙是飞灵玻璃厂的新厂长。
    两人重新握手,寒暄两句。
    刘桂生其实很好奇。
    小易总说不久,自己的工作可能另行安排,不知道是什么性质的工作。
    刘孝军咳嗽一声,“易飞,怎么运作玻璃公司你们以后慢慢商议,过几天办个手续,办公楼就可以拿走了,你今天是不是还有别的事。”
    他放心了,易飞在玻璃厂上大力投资最好的。
    他也期待这个厂能起死回生,发展起来。
    易飞说道:“我想,刘伯伯已经猜到了,我想买下祥和制鞋厂和江城铜材厂。”
    自己刚才问顾文祥和鞋厂是什么体制的时候他就想到这点了吧。
    刘孝军也不吃惊,“这事有些不好办啊。”
    果然如此。
    收购飞灵玻璃厂没人捣乱。
    因为这个厂实在是一点油水没有,不和任何人有利益冲突。
    就是白送出去都没有人搭理。
    你看吧,易飞一百万收购飞灵玻璃厂的事传出去,不知道有多少人说他傻瓜呢。
    那破地方有什么可收购的。
    远离市区,就几排破平房,生产线都废掉了。
    收购这两个厂可不好说。
    就说祥和鞋厂,是街道办事办的厂,那就关系到八子庄街道办事处的利益。
    所有权在人家那。
    市府总不能强行勒令人家把厂子卖了吧。
    他刚才只想到祥和制鞋厂,咋又多了个江城铜材厂。
    江城铜材厂,他知道,现在焦运胜在承包。
    顾文不是说他是顾敏的儿子吗?
    那也是焦运胜的儿子,这都是什么操作啊。
    顾文说道:“刘副府长,我是祥和鞋厂的厂长,我清楚所有情况,现在鞋厂的产值都不到两百万,丽飞公司收购以后,一两年后,如果产值达到三千万、五千万呢?这不仅仅对江城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更能带动江城的企业发展,因为丽飞公司有先进的科学管理,超高的生产效率,至少逼着其它鞋厂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落伍掉队,时间长了,别的企业也会有样学样,谁不想效益好点啊,谁不想工资高点啊,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他觉得说投多少钱不如说多少产值。
    投多少钱没用啊,创造多少效益才最重要。
    产值高了,工人多了,才能解决更多的就业人口,市府也能收获更多的利税。
    刘孝军看向易飞。
    这个顾文是不是吹牛了。
    一个年产值不到两百万的小厂,一两年内产值达到三五千万。
    问题是他还是祥和鞋厂的厂长。
    那前些年祥和制鞋厂都在干什么。
    当然,他也知道,有些事没法在桌面上说。
    别说三五千万。
    顾文想把祥和制鞋厂的产值提升到一千万。
    阻拦他的恐怕就是八里庄街道办事处。
    多浅显的道理啊。
    产值两百万是你的,产值一千万的时候可能就不是你的。
    别说街道办事处。
    就是那些被承包的厂,也不敢把效益弄得太好。
    这是平衡。
    易飞说道:“刘伯伯,我收购鞋厂以后,肯定是进行扩建的,产量会大大提高,也不愁销售不出去,丽飞公司现在已经有帝都分公司、省城分公司、南方分公司、港城分公司,江城分公司,很快也要成立西南分公司、西北分公司,赵总有国际贸易公司,丽飞的产品是面向全国、全世界销售的,年产值三五千万不是梦,就是上亿也很正常。我在临东有鞋厂,本来想再扩建的,是顾总提出在江城建厂的,只所以收购祥和这个小厂是因为厂里有上百个熟练工。”
    现在鞋厂的产品基本上都在本地销售。
    鞋厂投资不大,门槛也不高,大大小小的鞋厂无数。
    根本没有竞争力。
    生产高档鞋的更是屈指可数。
    想发展起来非常容易。
    祥和制鞋厂实际产量每年在三十万双。
    公开的二十万都不到。
    哪怕不扩建,祥和制鞋厂满额生产每年也能翻两三倍,就算平均十块钱一双,都差不多一千万产值。
    如果投入几百万,上几条先进的生产线。
    生产高档鞋子。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