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9章 一起做  从1987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易飞岔开了话题,“妈,苗记这几年积压了那么多产品,这几年在东南亚生意不太好吗?”
    按理说不会。
    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嘛。
    由于西方产业的转型,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东南亚各国。
    这些年,他们的经济都发展不错。
    苗记理应发展的不错。
    可以说,苗记这二十年正赶上了好时间。
    这也是苗记迅速崛起的原因。
    二十年前的东南亚,和现在的华夏一样,充满了机遇。
    “有积压不代表生意差,是有各方面原因造成的,产品更新换代了,在欧美市场达不到预期了,但苗氏在整个东南亚发展势头是相当不错的。”
    苗惠昕说道:“苗氏急入返回国内,一是想落叶归根,尤其是你姥姥,二是确实看到了国内华夏市场的潜力,想提前布局,三是关键是你,当然主要是因为赵总和丽丽,让苗氏打消了顾虑,至少十年,苗氏的重点还是在东南亚和东亚。”
    易飞这么问。
    苗惠昕理解,苗记和章氏似乎对进入国内市都有点急不可奈。
    尤其是苗记。
    那么多的积压品,给人一副活不下去的姿态。
    其实不是这样。
    由于近几年,大量外资的进入,苗记是受到点冲击。
    但每年还是保持着增长量。
    出口额每年也在增加。
    急于返回国内,只是一种情结,并不是想把内地代替东南来。
    送给易飞的物资,也是因为苗家的后代太不争气,哥哥看中了易飞的潜力。
    苗记看着投资挺大的,其实比起在马国和暹罗的前几年投资还是有不如的。
    包括章氏也一样,都是试探性投资。
    章氏重工和化工这次准备各投资一亿美金。
    苗记也是投资一亿多美金,大哥被易飞所说的把临东建成纺织之都打动了。
    他对苗记华夏公司要求不高。
    十年内只需在国内站住脚跟,这笔投资便算成功。
    易飞说道:“我说也不应该,东南亚那几国的发展近几是没问题的。”
    他前世对东南亚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
    毕竟那里离华夏比较近,认识周书文以后,也多次跟她去过曼城。
    周书文在曼城的房产也让她赚了不少的钱。
    苗惠昕问道:“易飞,以你的预计,港城和东南亚的地产在未来几年会怎么样?章氏地产从前年开始,投入了少。”
    既然他连东欧都了解,对港城、东南亚也应该知道些吧。
    别管真假,至少也能做个参考。
    “港城和东南来的地产在未来八九年内一直呈上升势头,肯定会赚大钱。”
    易飞听周书文说过,在80年代末到1997年,曼城的地价平均涨了四五倍。
    而有的地段一年就涨了14倍。
    多吗?不多,再过两年,南岛的地皮从二十多万一亩狂飙到六百多万一亩。
    那些一年就涨了几倍到十几倍的地段,易飞都知道。
    周书文虽然没有赶上这次地产动荡,赶上也没用,她家就是一个普通家庭。
    根本没有能力这时候去炒房地产,还是在国外。
    周书文是个天才,至少在投资上面是个天才。
    她在2000年跑到曼城,把手里的资金几乎全部买成了房子。
    三年后,才开始在帝都买房、买股票。
    易飞和她多少去过曼市。
    每每走在街头,周书文都感叹当初这个地段怎么着。
    苗惠昕眨眨眼,“是真的吗?”
    她现在都有点不明白,儿子眼中的赚大钱是多少回报率。
    她讲完自己在东瀛的经历。
    似乎儿子并不吃惊。
    丽丽那丫头现在还迷糊呢。
    苗惠昕当然知道,丽丽迷糊的并不是钱本身,而是对这样的投资不理解。
    丽丽并不是一个对金钱特别追求的人。
    易飞都说过,他去年曾骑个地板车载着丽丽去收废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在丽飞街见过那个地板车。
    她几乎不可想象,易飞载着赵丽丽骑着那个地板车飞驰在临东大街小巷,是一幅什么样的风景。
    苗惠昕喜欢赵丽丽并不是因她长得漂亮。<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