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3章 老熟人  从1987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成文芳正要把苗惠昕介绍给苏炳海。
    两人应该是第一次见面。
    苏炳海却哈哈大笑,“弟妹,你不用介绍,说起来我和苗总是老熟人了,二十多年前见过不少次,只是那时候苗总还是个小姑娘。转眼间苗总的儿子都长成了令人仰望的存在。”
    二十多年前,他在临东当府长。
    苗友生是苗记纺织厂,后来的临东市第一纺织厂的厂长。
    那时候苗友生还是红色资本家。
    也是临东商业联合会的主席,多次去市府见过苏炳海探讨工作。
    苏炳海也多次去苗家拜访。
    自然见过苗惠昕。
    只是没想到,今天却以这种方式在这里两人又重逢了。
    易飞这个神奇少年居然是她的儿子。
    苗惠昕浅笑道:“难得苏总督还记得我,虽然二十多年没见过了,苏总督风采依旧。”
    她对苏炳海印象还是挺深刻的。
    除了老了些,面目还依稀记得。
    苏炳海调到省府,赵强运当临东市府长的时候。
    苗家已支离破碎,除了她,已经没人在临东市。
    她对赵强运一直没啥印象。
    只记得她出国前,临东市府长姓赵。
    苗家和易家是世交,和赵家却没有交集。
    苏炳海叹了口气,“当初我也正被审查,没能给苗家提供帮助,这二十多年,一直耿耿于怀,如今看到苗家东山再起,重返临东,也非常欣慰,只可惜,你父亲,我的老朋友却不能再见一面。听说你母亲也来了,让她有时间来省城住一段时间。”
    他和苗友生尽管背景不同,甚至立场不同,当年却非常谈得来,说是老朋友一点也不夸张。
    两人就国际形势,经济发展探讨过无数次。
    苏炳海对苗友生的学识,远见非常佩服。
    没想到,二十多年后,他的外孙比他更加优秀。
    他听成文芳讲。
    苗友生两年前去世了。
    这让苏炳海非常遗憾。
    “我母亲住在东园,和易姑姑住一起。”
    苗惠昕黯然道:“我还记得,当年一盘花生米,您和我父亲能喝两瓶酒,一聊聊到天大亮。我记得小时候,一直喊您苏叔叔的,您还送了我一支钢笔,我一直保存着。”
    那只钢笔,是63年苏炳海送给她的。
    她一只放着,前些年,她曾想把这支钢笔给易飞,让他拿着去找苏炳海。
    希望这位行省总督能看在父亲的面子上,对易飞有所帮助。
    思虑再三,她一直没有做。
    内心始终觉得,保守易飞身份的秘密才是最重要的。
    苏炳海说道:“现在你可不能喊我叔叔了,易飞和我儿子苏越是朋友,又是老赵的侄女婿,咱们现在平辈相论。”
    论年龄,苗惠昕还不到四十岁,比他大儿子苏卓也大不了多少。
    加上和她父亲的交情。
    叫他叔叔自然没问题。
    可易飞一直叫他苏伯伯,苗惠昕再叫叔叔就说不过去了。
    “那可不行。”
    苗惠昕坚持道:“咱们各论各的,我还是叫您声苏叔叔。我和您平辈相论,我父亲在天之灵也不会安心。”
    章氏要来内地发展,苏总督就算高升去帝都,以后总也少不了打交道。
    叫叔叔多好啊。
    苗惠昕让自己一双儿女上前见礼。
    章耀辉和橙子乖乖叫道:“苏爷爷好。”
    苏炳海笑道:“好,好,多好的俩孩子。”
    他从茶几旁拿起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爷爷没什么好东西,送你们兄妹俩一套书吧。”
    赵强运也拿出一套书,“伯伯也送你俩一套书。”
    却是一套精装《一千零一夜》的中译本。
    这两套书的珍贵之处在于,每本书上都有苏炳海和赵强运的亲笔签名和一些励志的话。
    看来两人是做好准备的。
    这也是两人商量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人无所谓,小孩第一次见面总要送点礼物。
    港城章家的孩子,苗记的外孙,送啥东西的确是个难题。
    不值钱的拿不出手,值钱的两人买不起。
    最后两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了送书。
    送书有意义,还花不了多少钱。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