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七十九章 集团精简  重生从努力当学霸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可不仅仅存在于近代史。而且,在商界尤其是高科技行业,可是司空见惯的!
    
    很多以前风光的企业,之所以渐渐的走向死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的技术已经落后于市场了!
    
    比如,Y达利、W安电脑等等公司,都曾是市场的风云人物。但纵观其衰亡史,都是产品技术已经落后于市场五年甚至十年。
    
    等到他们醒悟过来再试图改进时候,可是已经为时过晚,输掉了本钱,已经无力回天,做出任何改变了!
    
    维创电子集团发展到现在这般地步,即使刘焱拼命再想办法提升效率,但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机构臃肿和官僚化。
    
    几年前,当企业规模还没有超过1000人时,公司投资的每一个项目,刘焱都是知道的。
    
    但是以公司现如今的规模,仅集团总部的人员编制就超过1万人,如果把旗下的子公司或是参股公司的人员全算在内,至少要涉及到50万人。
    
    刘焱即使有再强的精力,也不可能知道,现在整个维创系有多少人,多少个项目,更不可能具体的知道各地的子公司和团队的真实经营状况。
    
    这样庞大的商业帝国,已经不是精力旺盛,就能管好的了。
    
    为了协调好内部的资源,公司也不得不采用了大量的管理条例。
    
    理论上,各种管理条例,都是为了让公司更正规化更具效率。
    
    但是,通常情况下,当需要用到越来越多的制度来规范和管理企业的时候,已经说明企业已经不可避免的陷入官僚化了。
    
    官僚化的企业,大量的管理层和员工,越发的将例行公事当做最要紧的工作。
    
    至于公司并不没有明文考核的东西,大部分人都会视而不见,KPI考核也不是万能的。
    
    制订过高的KPI,有时候未必会增加长远的竞争力,最大的可能是让员工只注重KPI,而忽视非KPI内容的因素。
    
    甚至,如果KPI制订的脱离实际,就极有可能会造成自下而上的数据造假。
    
    刘焱对于激发企业内部的潜力,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
    
    毕竟,这是任何一家企业,发展到这个地步带来的必然结果。
    
    创业开始的时候,就是草台班子,各种制度都不正规,没有条条框框,时时刻刻都考虑着如何更好的抓住机会发展,那个阶段,应该是公司最具创造力的时期。
    
    比如,维创电子公司最初的发展速度,可不是每年百分之几十的增长率,而直接是一年增长几十倍的快速发展。
    
    而到了现如今,维创电子公司,依然是一家相对高速成长的企业。
    
    但是发展速度已经不再是每年几十倍,甚至都不可能做到每年增长几倍,而仅仅是一家只能做到每年增长超过30的企业。
    
    可是这种增长速度,以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衡量,依然是一家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
    
    对此,刘焱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既可以维持增长速度,又可以维持内部的效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终,刘家只能考虑选择巴菲特式的管理模式,也就是以财务投资的方式,控制子公司,而集团公司人员越是精简越好。
    
    当然了,不可能精简到伯克希尔那样整个集团核心人员只有几十人,他们对于大量的子公司,常年也只管分红和读财务报表,但很少干涉子公司的运营。
    
    如果投资的公司做的不好,又没法子让其变好,那么,就只能选择卖掉这个子公司的股权。
    
    通过这种极简的管理模式,让伯克希尔可以控制几十万人,但因为基本上只进行监督和旁观,就可以让他们企业维持稳定的增长。
    
    当然了,刘焱不打算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因为,伯克希尔投资的大部分公司,都是一些不需要改进技术的金融保险、食品饮料、垄断性的能源和公共服务。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