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章 科考结束  寒霜千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国子监会室。

    「策论虽然为论,但也要切实可行,能够实施,方为上论。」

    对于策论改卷的定调,在有人这样说过一句话,剩下的人,基本上都点头认可。

    「就算文章好,若不能实施,或者难以实施,也是空谈。」一人略带强势的补充道。

    「能或不能,并非吾等能够决断。」

    这时,古易新提醒说:「二皇子监科举,凡有优秀文章,皆需与他商榷讨论。」

    首席大学士时时刻刻的提醒着会议在正确的轨迹上进行。

    科考名义上,是为皇帝服务的。

    「晋王为人谦逊好学,古师又是其师傅。」见他这样说,有人道,「科举阅卷既然交予吾等,不可毫无主见,需尽到职责,为皇帝网罗真正的人才。」

    「对啊对啊,古师确要多言。」

    接着,便有人附和道:「既食君禄,为解君忧。那些言辞虚浮,自相矛盾,毫无践行价值的文章,也能让君上过目?」

    这篇策论,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因为论调本身就颇为敏感,会出现很多种偏激的言论。

    监考的老师都是世家大族,而考生却是五花八门。

    不可能所有人的言论思想,都能够掌控。

    而且有些人虽为世家子弟,为了文章的深度与思想,也会有些鞭辟入里的论点。

    七人对于定调,逐渐出现了一种趋势。

    古易新感觉到了,某种共识,在集体言论的推动下要形成。

    这时,出身最差的张兆突然开口道:「但既为策论,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趋炎附势之辈,不可推崇。」

    这番话说出口,会室内暂且沉默。

    气氛,微妙不对。

    他说的话相当朴实,就不应该有任何的争议,堪称废话。

    但是,倘若有人真的这样想。

    那这句话,就不是废话了。

    这是,在打某些人的脸。

    那些强调不可实现的策论不可取的人,就是政策实行的阻挠。

    「古师,请赐教。」

    无人发言,张兆遂看向了古易新。

    古易新盘了盘手中的陶壶,缓缓抬起头,决定道:「若非辞赋绝佳,策论内容避重就轻者,不得入举。」

    一句话,直接杀死了无数考生的举人梦。

    沉重而肃穆。

    国家如此,在这个节骨眼上,还不思报国,当自守之贼,何等自私?

    连这种漂亮都不愿意说的人,真要让他当了官还得了。

    基调,如此定下。

    众人点头,没有反驳。

    但有人明显不服,对着张兆睥睨斜视,展露不悦。

    ………

    不能避重就轻。

    避重就轻就完了。

    宋时安在思索中,愈发这样认为。

    为什麽?

    你看题目。

    我朝数载无大战事,国库竟无馀粮。

    『竟』。

    正常题目,如果是不带主观情绪,会用这个竟字吗?

    它会说,我朝数载无大战事,国库却无馀粮。

    对吧。

    用这个竟,说明有怒。

    皇帝陛下不开心了。

    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你还扯什麽,国库无粮,那大家就少吃一点。或者吃粮食的人,就少一点。

    没钱了就少花一点?

    没钱了,就应该赚钱。

    所以这一题的核心就是,没粮了就应该产粮!

    他妈的,不愧是古代,考个试考出了沙头的感觉。

    那我懂了,懂完了啊。

    博览古今,而后集百家之长的宋时安,面对大虞的这般困境,提笔开干。

    《屯田策》。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农业,国之根基也。

    ……

    完成这一篇策论后,宋策握了握手中的笔,心情十分的忐忑。

    因为在揣摩了考官的心思后,他发现自己,处处桎梏。

    连表达,都变得困难。

    国子监的几位大学生,其中几位都是皇子的师傅,位高权重,作为读书人,没人不认识。

    宋策还见过其中几位,听说首席大学士古易新还抱过小时候的自己……

    他们的心思是怎样的?

    可是,全去顺着他们的心思,能够治理好这个国家吗?

    咚咚两声,伴随着贡院的钟声,考试结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