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 电动车  科技帝国从穿越三体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半个小时后,车队抵达了光伏发展工业区。

    随后,李老直奔试验区。

    试验区百来平方,一块块钙钛矿光伏板铺在支架上,反射着强烈的金属光泽。

    杨学斌介绍道:「李老,这就是我们搭建的试验区,昨天已经并网成功,同时晚上的时候,储能电池也顺利地完成了供电实验。」

    李老振奋地拍手赞道:「好,好。小杨,你们做得很好,为国家立了大功。对了,这个试验区成本多少,每天又能发电多少度?」

    杨学斌介绍道:「李老,这套太阳能发电系统,钙钛矿光伏板是最便宜的,平均每平米才十块钱而已,综合发电效率是26%。

    在太阳光照正常的情况下,每平米的光伏板每小时能发电0.17度。

    最贵的是储能电池,成本是0.02元每瓦时。

    按现在钠电池200瓦时每公斤的能量密度,也就是每公斤的电池需要40块钱,能储存0.2度的电。」

    李老不由道:「才0.2度,太少了吧。」

    与李老不同,随行的技术专家则是一个个惊呼不已,不可置信。

    「多少,200瓦时每公斤?」

    「好高的发电效率,综合效率竟然达到了26%,老美最先进的好像也就是6%左右吧,那好像还只是发电效率?」

    「这该不会是假的吧!这等技术出现得太突然了,完全是跳跃式发展!」

    ……

    技术专家将信将疑,目光中也不由带上了审视。

    李老尴尬笑了笑。

    听着身后技术啊专家们的惊呼,他就知道自己是孟浪了,

    杨学斌笑了笑,解释道:「李老,这已经很高了。我们目前使用的铅酸电池每公斤也才能储存0.04度电左右,比我们这个低了二十倍。按目前普通家庭只用几个灯泡的情况下,两公斤的钠电池就足够满足他们所需。」

    现在的东大穷得很,想要家家户户电视丶冰箱丶空调齐全,至少得二十年后才有可能。

    未来几年的用电大户,估计只有电视。

    整套太阳能发电系统下来,成本价估计在两百块钱左右。

    价格不算低,但也并非买不起。

    说完之后,杨学斌又对技术专家们说道:「我们这有专业的仪器设备,诸位若是不相信的话,接下来可以自己动手测一下。」

    这个时代的技术专家还是要脸的,都尴尬地笑了笑。

    他们也只是下意识地怀疑,实在是太先进了。如今听杨学斌这麽一说,再加上李老又在,对方自然不存在骗他们的可能性。

    李老忙摆手道:「你们或许还不知道,隔壁的计算机发展工业区就是在小杨的主导下完成的,技术上的问题不需要怀疑。对了小杨,带我们四处转转。」

    杨学斌点头,领着李老等人先来到了光伏厂。

    他介绍道:「目前光伏厂有员工两千人,因为引用了自动化生产线,每天产能是三万块,每块两平米。如果有需要,可以通过倒班的方式提升产能。」

    「嗯,不错!」

    李老满眼地点头,在厂里四处看了看,还和一些生产线的员工聊了几句。

    随后,他们来到了电器厂。

    杨学斌介绍道:「李老,光伏发电虽然适合在全国推广,但发电效率最好的地方还是西北。那里气候乾燥,日照时间长。

    为了解决电力输送问题,我们开发了特高压技术。

    目前特高压输送所需要的所有电器设备,我们这里都能够生产。」

    技术专家们惊呼:「特高压!你是说特高压?」

    李老疑惑问道:「这个技术很强麽?」

    一个技术专家激动地脸色潮红道:「强!当然强!如果有特高压技术,我们就能在西北边疆发电,然后通过电网输送到京城,甚至是羊城。」

    李老震惊。

    将西北的电力输送到羊城,这种具象化的意义他懂,因为目前东大的输电技术,只能将电力输送到四五百里外。

    正因为如此,他们需要建设大量的发电站才行。

    如果能够传送两三千公里,那麽意味着他们完全可以在西北荒漠集中建设光伏发电站,然后通过电网输送到全国各地,节省大量的费用。

    甚至因为时差的问题,储能电池都可以少装备一些。

    「好,好!」

    除了拍掌叫好,李老已经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喜悦了。

    杨学斌谦虚笑了笑,又带着众人来到了电池厂,介绍道:「目前电池类型只有两种,一种是用于储能的钠电池,一种是用于动力的锂电池。

    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是280瓦时每公斤,成本是0.04元。

    除了大型电池外,我们还开发了很多小型的充电电池,能够循环利用,用于收音机丶手电筒之类的电器上。」

    一位技术军官突然说道:「李老,我们部队对锂电池也有极高的需求量。」

    李老点了点头,表示知道。

    随后,杨学斌又带着大家参观了三大实验室,看了并网的监控室,各种高科技设备看得众多电力专家惊呼不已。

    在这里,电力系统竟然如此的先进,就像不是这个时代的一样。

    连带着,他们看着这里的技术人员也两眼发光。

    这都是人才啊。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