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07章·第107章
周弘祖,自号少鲁,是个典型的御史;他弟周弘禴,自号二鲁,后来也是个典型的御史。
所谓的典型就是他们不属于那种给当政者当走狗的类型,谁当首辅他们骂谁,皇帝他们也没放过。
于是兄弟俩一个得罪了高拱,一个得罪了张居正,皇帝也没保他们的意思,相继被撵到犄角旮旯去。
后来更是因事罢官归家。
周弘祖的罢官理由听起来就很敷衍:有人弹劾他穿着红衣服去皇陵。
听起来很扯淡,但周弘祖确实就这么没官可当了,只得回湖广老家当了个目录学家。
顾闲之所以了解得这么清楚,当然是因为清末民初学术界风起云涌,搞什么研究的人都有。
有位搞目录学的食客就对历史上这些同行如数家珍。
顾闲听了只觉得……真稀奇!搞目录的都单独成为一门学问了!
简直闻所未闻!
据说李贽受邀去湖广那边发展,就是去了周弘祖他们的家乡麻城,当时李贽受到了周家、耿家的热情邀请,衣食住行皆由两家人供给,几乎是李贽人生中最快活的一段时光。
不过众所周知,文人交朋友如果志不同道不合,最后几乎都会分道扬镳。
比如耿定向和李贽,后来一个公开抨击对方的学说标新立异毫无用处,一个回骂对方是言行不一的假道学,绝交得非常难看!
吵到最后几乎是互揭黑料了。
顾闲对这些八卦听得十分认真,至于周弘祖这位目录学家编了什么书,李贽和耿定向具体又有什么样的思想,他是一概不晓得的。
字太多,不想看!
此时的周弘祖等人应当都还没有结识李贽这个被时代视为异端的存在,更没有遭遇兄弟相继被贬的坎坷。
面对自报家门的顾闲,周弘祖只是多打量了两眼便笑道:“我知道你,你不是要考秀才了吗?怎地到金陵来了?”
顾闲:?????
怎么回事?
为什么这位御史也知道他要考秀才?
我还没进县级考场就惊动省级主考官了?!
不对劲,很不对劲。
瞧见顾闲一脸震惊,周弘祖道:“我乃南直隶提学御史,管的就是南直隶学政,自是知晓王祭酒的爱徒要回来应试。”
“都说名师出高徒,你的卷子我须得评定得更严格一些才行,免得惹人非议。”
顾闲:?
早知如此,他绝对不会逢人就讲“我老师是王世贞”了。
转念想到没考上的话王世贞也一起丢脸,顾闲心里才算好受一些。
他麻溜给周弘祖戴高帽:“我相信您一定会秉公对待每一位考生!”
周弘祖闻言又是一笑:“我也相信你一定会好好备考,不会被金陵这边的灯红酒绿迷了眼。”
秦淮河畔有着各种风流场所,大多还临近府学、
她听进去了一点。
海瑞见自己母亲态度有所松动,见好就收地结束了这个话题。
;……
顾闲并不知晓海瑞受他启发来了场母子谈话,他跟着人家周弘祖回了家,开始问起周弘祖广东的风土人情。
没错,短短一段路,他已经知道周弘祖此前在广东当御史了。
周弘祖都说了自己刚调过来,他稍微关心一下周弘祖此前的官职很正常吧!
去广东道当御史可不是什么好差事,那边远得很,地方上的问题又严重,不仅很多政令传达不过去,还经常闹出民乱和寇乱。
周弘祖惭愧地道:“我也只是走了那么一趟,还无所作为就转调到南直隶来了。”
顾闲也不失望,还是拉着人家周弘祖聊了许久,直至夜色渐深才去铺床睡觉。
第二天天还没亮,顾闲就出去采买做早饭用的食材,张罗好了够两家人分着吃的饺子。
今天吃的不是蒸饺,而是汤饺。
顾闲还跟海瑞母亲说道:“一会我还要去跟师弟他们会合,来不及好好熬汤底了,您将就着吃。”
海瑞母亲昨儿便尝过顾闲的手艺,这会儿也是吃得很舒心。
她本来脱口就想说“比我没用的儿媳做的好吃多了”,话到嘴边又想起海瑞说这样孙子可能不来了,硬生生给忍住了。
海瑞母亲说道:“我觉得这已经很好吃了。”
正说着,忽听海瑞女儿“啊”地一声,吐出个簇新簇新的铜钱来。
顾闲笑道:“看来你是最有福气的。”
他与海瑞母亲说起这个饺子藏钱的习俗,民间一直有用铜钱卜算吉凶的习俗。
这过年期间家里谁吃到藏着钱的饺子,一整年都会大吉大利!
人老了大多都有点信命,顾闲说得煞有介事,海瑞母亲便也信了几分。
看海瑞女儿都顺眼许多。
事实上明朝自然是没有这个风俗的,这种习俗在清朝比较流行。
《燕京岁时记》中有这方面的记载,说是富贵之家会往饽饽里面藏金银小锞及宝石,吃到这些的家人新的一年会顺顺遂遂。
这会儿玉米还没有多到可以做饽饽,顾闲也没有金银小锞和宝石,于是稍微改动了一下,改成往饺子里塞洗净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