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47章·第47章
不等王世贞反应过来,顾闲已经招呼王宜玉溜了。
听昨天王世贞训人的语气就知道了,这个当爹的根本没打算让王宜玉来京师,自然更不可能带着王宜玉出去玩耍。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该由他这个师兄带师弟逛京师,他义不容辞!
顾闲只觉自己充满了责任感,高高兴兴地领着王宜玉跑了出去。
见中午太阳有点大,顾闲还去弄来两顶遮阳的帽子跟王宜玉分着戴。
王宜玉接过帽子看了看,学着顾闲那样把帽子戴上,又听顾闲分享过去的见闻:“我听人说,有的地方的人为了不被晒黑不仅会戴帽子,还会撑遮阳伞。”
“我有次见过一把,用象牙做成伞柄,伞面则做成花苞似的,一打开伞就像是朵盛开的花,老漂亮了。”
王宜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也可以出门看看,却是没见过这种遮阳伞。她好奇地说道:“是跟婚嫁时用的华盖差不多吗?”
华盖是从前皇帝出行时遮风挡雨用的,保证皇帝走到哪都不会被日晒雨淋。
大明民众在婚丧之事上常常会合法“逾制”,比如新娘可以穿稍微改变样式的凤冠霞帔之类的,还有人在迎亲时会撑上华盖开路。
王宜玉过去十来年里看得最多的热闹就是亲戚家嫁娶了,对此有那么一点印象。
顾闲当然也去瞧过别人迎亲,立刻回道:“比华盖要小很多,比遮雨的伞还要小一点,连女孩子都很轻松地拿在手里。”
事实上那时候也确实是女孩子拿得多,尤其是身份尊贵的贵妇人与千金小姐。有的大户人家的少爷小姐留洋归来就爱穿着洋装出门,叫顾闲长了不少见识。
王宜玉只道是别的地方有这样的风俗,为了不露怯便转开了话题:“我们要去哪里?”
顾闲道:“我带你熟悉一下周围的路,再去外城区看看有没有便宜番瓜。早前我跟老师他们说过了,入秋后要炒点番瓜籽给大伙驱驱虫!”
想到自己还没给王宜玉宣讲过寄生虫的危害,他便又开启了自己的防治小课堂。
咱南直隶水网密布,尤其要万分小心,饭前便后要洗手,食物必须要煮熟再吃!
比如一种尖尖的钉螺里头就藏着一种叫血吸虫的寄生虫,吃进去后会得大肚子病。
据说是一堆虫卵堆积在体内,堵得患者出现大量腹水,想想就很瘆人!
王宜玉听得毛骨悚然,没想到吃个螺还可能吃出这么严重的情况。
她不由又想到了归有光那篇《先妣事略》,与顾闲说起归有光母亲为了避孕喝田螺水的事情。
文中只说是“二螺水”,也不知是生的还是熟的,更不知是什么螺。若是生吃了两只螺,兴许也有寄生虫。
顾闲对归有光也有印象,有位食客很喜欢这位文学家,爱读的就是这篇《先妣事略》和《项脊轩志》。
他当时也跟着读了读,记得不仅归有光母亲喝二
也没有真正无所顾忌到这种程度。
谁要了解怎么往那玩意上套橡胶套!
而且要不是两人戴着的帽子有比较宽大的帽檐,顾闲都快凑到她耳朵边上说话了。
可她又不好说顾闲的不是,毕竟在顾闲看来她是师弟,这是在与自家师弟分享“好东西”,有何不可?
王宜玉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她发现顾闲当真与她过去见过的所有人都不一样,不仅仅是待人热情,更是在观念上的不同。
王宜玉道:“你若是做成了,以后我成亲了一定跟你要一些。”
顾闲听王宜玉这么捧场,顿时把她引为知己,高兴地继续给她介绍沿途路过的街道与大小胡同,不时还停下来买点他尝过的、觉得好的小吃尝尝鲜。
遇到有摊主手艺太差糟蹋了好食材,他还要捋起袖子问人家能不能自己来做,硬生生又“好为人师”了一回。
王宜玉看得叹为观止,只觉自己肯定不好意思做这样的事。
顾闲还是记得自己出门的目的,没有耽搁太久便挥别小吃摊主,带着王宜玉抵达目的地挑南瓜去。
上个月雨灾,不少蔬菜瓜果都减产,好在南瓜这东西特别能长,这个季节又是南瓜旺季,一进集市便能看到两三个卖南瓜的摊子。
顾闲如愿买到一批品质上佳的便宜南瓜,给郑大和王宜玉都安排搬运任务,几人一起把南瓜搬去……李贽他们住的地方!
顾闲这几个月时不时过来玩耍,早就与这边的老苍头混熟了,来这边借个灶头不算什么,只消给个柴火费即可。
要是能分老苍头点吃的,连柴火费都不必给。
这不,一瞧见顾闲,老苍头就脸上出现了灿烂的笑容:“闲哥儿来了?”
顾闲道:“来这边买番瓜,搬回去太远了,索性来您这里借个火。”
他来时便准备蒸点南瓜馒头、烙点南瓜饼,顺便炒点番瓜籽,所以需要用到的调料与面肥都捎上了。
老苍头道:“你只管用,我正好学学番瓜可以怎么做。”
顾闲与老苍头闲谈几句,便洗净手开始给每个人分派力所能及的工作。他的厨房里没有闲人,所有人都得干活!
王宜玉向来不用拿什么重物,抱了一路的南瓜手有点酸。但她跟她爹一样好面子,暗自在袖底揉了揉手腕,便又帮忙切南瓜。
南瓜馒头和南瓜饼都得发面,所以顾闲一把南瓜蒸透便马不停蹄地捣成泥状开始和面。
傍晚李贽等人下衙归来,便发现满院子都飘着烙饼的香味,闻着跟老苍头平时准备的饭菜明显有差异。
李贽循着香味找过去,便见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