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六章 交武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八字:   “真话虚妄,何必执着?”  举朝哗然。皇帝震怒,下令彻查。李二狗亲自主持追查,却发现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早已死去二十年的宦官??张让。此人曾是前朝权阉,因篡改史书、迫害忠臣被“昭鉴令”曝光后自尽。  可尸体早已火化,魂魄难寻,怎会作案?  更诡异的是,此后每月十五,记真台都会收到一封匿名信,内容皆为歪曲历史、诋毁霍昭之言,且笔迹不断变化,有时苍劲如儒士,有时娟秀如闺秀,有时粗鄙如屠夫。每封信末,必附一句:   “你说这是假话?可千万人都这么写了,它就成了真。”  李二狗凝视这些信件,忽然冷笑:“好一招‘以伪乱真’!”  他立即下令:将所有来信公之于众,张贴于城门、市集、学堂,并附注解,逐条批驳。同时发动全国学生撰写《辨伪文》,评选优秀者录入“真史馆”。  百姓起初疑惑,渐渐醒悟:原来谎言一旦暴露在阳光下,便不堪一击。  半年后,投信之人终于露馅??是一名史馆小吏,受某位当朝宰相指使,妄图制造“民意共识”,让世人相信霍昭之学已是过时谬论。  案发当日,宰相府被围,证据确凿。皇帝欲宽恕其罪,毕竟此人曾有功于国。  李二狗跪于殿前,捧出《政本论》第九卷,朗声道:“陛下!霍师有言:‘治国之本,不在兵强马壮,而在百姓口中一句实话。’今若因权贵之故,纵容欺世之人,则‘昭鉴令’不过装饰,‘记真台’徒有其名!”  满朝默然。  最终,宰相削爵为民,终身不得入仕。小吏被判“妄造舆情罪”,发配敦煌,在“悔过营”中抄写《记真堂讲义》十年。  此事之后,再无人敢轻易挑战“真”的权威。  又过了五年,李二狗年届七十,自觉时日无多。他回到云溪集,召集门生,宣布将毕生所藏霍昭文献尽数移交“真史馆”,并立下遗嘱:死后不立碑,不树名,只求葬于霍昭墓侧,做一棵护陵松。  临终前夜,他独坐书房,翻阅最后一册笔记。窗外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忽然,一道紫光劈入屋内,照亮墙上悬挂的第三枚铜符轮廓??那是霍昭画像背后隐秘的标记,多年来无人察觉。  他猛然醒悟:原来第三符从未离世,一直藏于云溪集!  不顾病体,他冒雨奔至书院后山,在霍昭手植古梅之下掘地三尺,果然发现一座石龛。龛中静卧一枚完整的铜符,通体乌黑,表面流动着星河般的光泽。背面镌刻十二字:   “三符归一,昭鉴通幽。”  李二狗含笑捧符归屋,将其置于香案之上,点燃三炷清香,轻声道:“先生,弟子已完成使命。”  言毕,安然闭目。  次日清晨,人们发现他已逝去,面容平静如睡。而那三枚铜符,竟在一夜之间融为一体,化作一面青铜古镜,悬于记真台顶端,日夜流转青光。  自此,每逢月圆之夜,铜镜便会映照出当朝百官心中最深的秘密??贪腐者见赃银堆积,欺君者见刀剑加颈,诬陷者见冤魂索命。许多人当场崩溃,主动坦白罪行。  百姓称此镜为“心鉴”,传言:“哪怕你不说,天地已知。”  百年后,一位外国使节参观记真台,惊叹道:“贵国无须密探监察,自有天理照临,实乃不可思议之治。”  翻译答曰:“我们不信神明审判,只信一句话??  有一字真实,胜过万座坛。”  风起云涌,岁月如流。  两千年后,那面心鉴仍悬于云端数据库的核心节点,以人工智能形式持续运行,自动识别全球信息中的虚假内容,标记源头,追溯传播路径。每当重大谣言浮现,系统便会推送一条古老箴言:   “你说这是假话?可千万人都这么写了,它就成了真?   错。   千万人写假,仍是假。   一人说真,便是真开始。”  而在云溪集,每年春天,总有孩子在梅树下捡到一片叶子,脉络清晰,写着两个字:  记真。  农人依旧笑着对孩子说:“瞧,老天爷又在帮霍先生浇水了。”  青鸟掠空而过,飞向远方,不知何时归来,也不知要去往何方。  但它飞过的每一寸天空,都留下了一道看不见的轨迹??那是 truth 的航线,贯穿古今,永不沉没。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