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双科第一  寒霜千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国子监,衡鉴厅。

    第三日上午,所有的试卷基本上都已经评等完毕,评等的排名也差不多完成了。

    不过因为有些具体的名次还没有确定下来,所以目前仍然是全封存的状态,并没有确认真名。

    其中辞赋那一科,《劝学》被集体通过为甲等第一。

    甲等的第二到最末,虽然有些存在争议,但还是能够投票投出来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策论。

    前三甲的讨论最为激烈,投票下来,几乎是旗鼓相当。

    分别是:

    《梯税法》

    实行阶梯税,同时对商贾收重税。

    拥田越多,收税越多。

    这一刀,非常狠。

    但因为这一篇写得非常好,在晋王的监督下,这些大学士没办法忽视。

    不过大家也都心里清楚,就算朝廷真的要实施这个法案,也并不能就真的将世家重创。

    为什麽?

    道理很简单——你永远不知道,某些人有多少田。

    那这篇文章就没有意义吗?

    并非。

    因为新的政策,在开始的时候,绝对是下手最重的时候。

    这个政策一下来,这几年能够收到的田税一定是非常之多的。

    不管后续怎麽说,燃眉之急可解。

    第二篇:

    《大河赋》

    这一篇文,文字非常华美,策论写得像赋。

    但却不完全华而不实。

    文章的核心观点,募捐钱粮,治理大河水患,修筑千里河渠,将河患区,改成数万顷良田。

    这跟其它文章不一样在于,在那些人试图从『节流』解决问题的时候,它提出了『开源』。

    没有粮,那就开发良田。

    成本靠募捐。

    募捐的对象,当然是世家大族。

    其实募捐这种行为,非常常见。

    古代的皇帝一般做什麽事缺钱的时候,都会发起募捐。

    还搞个功德牌,把捐款人的名字和捐款数都刻在上面。

    如果某些高官捐得多,退休之前还会给你搞个三公九卿的名誉职务,光荣下岗。

    梯税是收钱,捐款也是收钱。

    区别在于,捐款是为了基建,这是一个长期投资,长期回报的法子。

    梯税和修堤,都要动世家。一个立竿见影,一个徐徐图之。

    虽然有点狠,但国家如此,世家要是再无牺牲,皇帝是要发怒的。

    最后一篇,

    就是《屯田策》。

    这也是争议最大的一篇。

    当然,争议并不肤浅的理解成,这篇文章在好和坏上有争论。

    七位大学士统一认为,这是好文章。

    可关键在于,把他拔高到什麽位置。

    政治考量,就在这里。

    「这三篇文,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新颖程度,都为上佳。」策论主考官张兆也拿捏不定的说道,「一二三名,确实是不好评。」

    「但《大河赋》文采最佳。」孙康道。

    「策论看什麽文采?」张兆反驳。

    「那水平都差不多,那不比文采比什麽?」孙康怼了回去。

    「可策论讲求实用,自然是最务实者,最优。」张兆道。

    「《大河赋》文字确实是最优,但最为难得的是,所举例的方案,并不轻浮,是完全切实可行。」作为辞赋主考官,孙康天然的喜欢文笔好的。

    「那老朽请问。」张兆道,「治河会不会失败?」

    「……这是科考策论,不是大殿奏疏。又不是拿着考卷去治国,何以如此苛刻!」孙康有些生气了。

    但他说的,非常对。

    没有拿着策论去治国的道理。

    考试,考的就是一个思想深度和应变能力。

    可以说科考的所有文章,没有一个可以直接当政令。

    发布一个政令需要探讨,试验,推广,需要考虑的太多太多了。

    拿着一个学生的策论作文去当金科律例,那也太儿戏了。

    在这两人争执不休时,古易新缓缓侧过身,看向坐在他旁边的晋王:「吾等认为这三篇文章都很不错,请殿下决出前三甲。」

    「……」被这样一问,晋王一下子就紧张起来,「还是请古师决断。」

    这种事情,怎麽能够让我来?

    你们可是最专业的大学士。

    「陛下让殿下督科考,当我等权衡不定时,自然是由殿下决断。」古易新说。

    「是这样的吗?」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