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4章
张敬修急匆匆地走了,弄得顾闲有点摸不着头脑。
难道他终于成为了让晚辈敬畏的威严长辈,大外甥陪他吃了个早饭就跑了?!
顾闲摸摸肚皮,总感觉还有点饿。他溜达出门,摸到附近一家大车行找人闲聊。
只要有需求,就会有相应的行业出现,早在唐宋时期就出现了车马的租借服务,可以单租车,也可以由店家给你配备适合的车夫。
这家车行干的就是这么个行当,在门口摆着辆非常显眼的油壁车,瞧着至少能坐七八个人,贼拉宽敞。
顾闲溜达到车夫们聚在一起吃早饭的地方,以那辆油壁车为话题十分自然地挑起了话头。
负责赶这辆油壁车的车夫立刻接话:“这可是我们车行最有名的一辆车,不少人家里有人成婚都会特意过来租,去迎亲时特别有面子。”
按照朝廷规定,许多规格的马车都是平民不能用的,不过有门路的店家只需要找些达官贵人挂靠一下,这类租借业务就可以放心开展了。
人家家里多余的车不用的时候拿出来回回血,难道犯法吗?光在那里摆着才是铺张浪费!
店家明摆着有靠山,况且很多人都是碰上喜事才舍得咬咬牙租贵的车,谁都不会在这种时候去挑事。
一来二去,各个车行轿铺都暗搓搓摆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镇店之宝”。
提到自家的“镇店之宝”,马夫们很有些与有荣焉。
顾闲想起有次几个食客在讨论马车的问题。
说欧美流行的都是四轮马车,而中国古代也不是没有四轮马车的出现,但大体还是以两轮马车为主。
那几个食客大多都是出去“开眼看世界”过的,在饭桌上吵得很激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人力太便宜了。
畜力不够用,我们用人力不好吗?一天几个窝窝头就能糊弄,可比牲畜好打发多了。
于是各种科技发明都成了无用的“奇技淫巧”,货物可以让人扛,木材可以让人扛,连轿子都可以让人抬。
等到洋车进来了,最先遍地开花的竟是黄包车。那也是人拉的,便宜,大家都舍得掏几个钱坐一趟。
人力太便宜了,人就不值钱了。
当年有蛇头送了不少劳工去海外打黑工,别人觉得工钱太少罢工不肯干,东方劳工展现了吃苦耐劳的特质,口中说着“总要吃饭的”,什么活都肯干,再少的工钱都任劳任怨。
得到的回报是什么?越来越艰苦的工作,越来越少的工钱。
提到这些被压迫的同胞,有人恨其不争地拍桌又哭又骂:“真是活该,真是活该!”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那么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
都穷得吃不上饭了,别说只是多卖几分力气,就算是要他们卖掉身体里流淌着的血都是愿意的。
只要给留一口气就还能活,只要稍微缓过来就还能继续卖。
这
是不是!”
烤鸭和尚早习惯了有人找上门,这天子脚下遍地都是达官贵人,他一个穷和尚谁都得罪不起,只能定个初一十五给寺里添点香火。
人只要有那么一点用处,日子就可以舒服起来。这不,他都不用干那些没完没了的杂活了,还有空闲和朋友下棋。
烤鸭和尚说:“你也想预订烤鸭?”
顾闲说:“不是,我来京师路上买了只漕鸭,想找地方把它烤了。听说你这儿逢初一十五才烤,平时肯定有闲着的炉子对不对?可以借我用用吗?”
烤鸭和尚:“……”
对面的中年文士本来心情沉郁,听到这话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又多看了顾闲两眼。他开口问道:“你也是苏州人?”
顾闲听到个“也”字,就知道自己是真遇到老乡了。他马上给两人自我介绍,说自己刚从苏州来探望姐夫,买了只鸭准备烤给姐夫尝尝,谁知道姐夫家烤不了!
中年文士:“………”
在这寸土寸金的京师能有地方落脚都不错了,你以为能像江南那些豪商大贾那样占地千里,什么都往自己园子里扒拉?
中年文士忍不住问:“……不知你姐夫是?”
真是同情这位可怜人。
顾闲左看右看,见没旁人在,才如实说道:“我姐夫是‘张江陵’,你们应该知道的。”
别看顾闲跟在张居正身边时一脸“我姐夫特别厉害”的骄傲,仿佛恨不得告诉全天下人自己有这么个大靠山,事实上在外面他鲜少打着张居正的旗号招摇过市。
不必父母叮嘱他都知道,他们家与这位姐夫的情分就那么多,要是用过头不仅情分没了,旁人还得笑他们贪婪愚蠢。
私底下这么提上一句倒没什么。
那中年文士怔了一下,才点头说:“当然知道。”
当一个人有名到可以把家乡的名头当别号,足以说明他是当地这一代人中最出色的,像本朝有资格被别人叫做“张江陵”的只有一个——张居正!
中年文士与烤鸭和尚都跟顾闲互通了姓名。
烤鸭和尚法号悟真,顾闲没听说过,大抵跟他一样是个平头百姓。
中年文士可就叫顾闲有些吃惊,他居然是王世贞!
这也是个奇人,只是有些命途多舛,严嵩当权时他跟严嵩父子俩交恶,张居正当权时他又跟张居正交恶,于是他怒而回家写了本《嘉靖以来首辅传》。
张居正从京师坐三十二抬大轿回湖北的光辉事迹就出自这里!
还有人猜测王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