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章
《食明》
/春溪笛晓
/2025年6月19日
/首发于晋江文学城
公元1567年是挺热闹的年份,这时候的意大利水手已经热衷于穿着水手裤满世界跑,葡萄牙人正以方便贸易为由长期租借澳门,而大明王朝也即将解除颁布了一百余年的海贸禁令。
嘉靖末,谭纶、戚继光、俞大遒平海大捷,东南沿海一带倭患初平,迎来了难得的安宁。
朝廷趁着隆庆改元这样的好机会,商议着开海禁恢复停滞已久的海上贸易。花了那么多军费荡平海寇,总得给朝廷回回血吧?
只不过这一桩被称为“隆庆开海”的佳事,最后也不知道到底肥了谁的腰包。
幸而这样的家国大事跟顾闲关系不大,不需要他去操心。
顾闲,人如其名,顾家一闲人。
他今年才十三四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个头一天赛一天高,胃口也一天比一天大,偏他嘴巴还叼,每顿都要吃肉,吃白面,反正得吃好的。
顾闲爹娘一寻思,这么吃下去不是事。
要知道人们常说“吃喝嫖赌败家玩意”,吃喝都排在嫖赌前面了,你说能吃是小事吗?一点都不小!
当发现家里已经没几个铜板后,顾闲爹娘在被窝里合计了一整晚,想出个损招——
叫顾闲去京师投奔女婿。
说起这女婿张居正,那出息可就大了,人家从小被称为“江陵神童”,十二岁考了秀才,十六岁当了举人。听说最近还升官了,成了阁老,四十出头的阁老!
说是女婿,其实他们女儿已经不在世了,当年生下个孩子还没学会说话呢,人就没了,唉,真是个没福的。要是能活到这会儿,日子得过得多舒坦?
若不是当初三房那边从中牵线,这桩姻缘哪里落得到他们家头上?
提及当初那桩好姻缘,夫妻俩又齐齐叹了口气。
唉,可惜女儿是个没福的,真叫人伤心。
若非这两年年景不太好,家里实在养不起这么个小子,顾家爹妈也不至于出此下策。
女儿都不在了,还让小舅子去打秋风像什么样?
要知道这些年来女婿张居正一直没有忘记他们,年节都会派人送些节礼过来慰问。
女婿人品这么好,他们送那么个能吃的娃去京师打秋风,实在是有点不要脸了!
但他们也不全是因为被顾闲吃怕了,这不是想着让孩子去沾点神童的文气,争取日后也能考个功名吗?
都十三四岁的人了,哪能整天只惦记着吃吃喝喝!
怀揣着这种想法,顾家爹娘把顾闲送上了船,殷殷叮嘱他到了京师要听姐夫的话,千万莫要给姐夫惹祸。
顾闲面上一一应了,心里却早就乐开花。
京师那可是天子脚下,天南海北的货物汇聚其中,好吃的自然也多不胜数,顾闲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
找人。他挥别了送他来京师的同乡,在路边好奇地看人家做白水杂碎。
这是很普通的一道平民小吃,顾名思义就是把猪肠、猪肺、猪肝、猪心等等一锅炖了。
这些猪下水得经过特殊处理才好吃,像这个店家就用草木灰烧出来的碱水认真搓洗着猪肠,老练的手法引得顾闲津津有味看了半天。
他还很自来熟地跟人家唠嗑起来:“您不怕别人把你的手艺学了去吗?”
那摊主笑呵呵地说:“怕什么,别人就算学了去,也没我做的这么干净好吃。”
别的不说,光是这个灰水就是第一道门槛,别人做的都没他做的好用!
顾闲一听摊主这么自信,兴趣更浓了。他麻溜说道:“那我可得尝尝了。”
摊主笑着努努嘴,示意他看向灶上那冒着热气的大锅:“喏,那里有一锅快炖好的,你再等一会就能吃上了。”
顾闲放下手里的东西拉了张板凳坐下,边和摊主闲聊边等着白水杂碎出锅。
京师的天气不知怎么回事,快五月了还冷得很,尤其是临近傍晚,顾闲一个南直隶人觉得此时此刻很需要吃点热乎乎的东西暖和暖和。
等第一口白水杂碎下肚,顾闲就知道摊主确实很有自信的资本。
杂碎吃的就是个“杂”字,每种内脏都有不同的口感,每一口都有不一样的滋味——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杂”得好吃。
眼前这碗白水杂碎就非常美味!
顾闲飞快吃完一整碗白水杂碎,热情地夸赞起摊主的手艺来,同时用行动和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喜爱。
就这么成功收获了自己在京师的第一位朋友。
眼看太阳都快下山了,顾闲才想起自己还得去投奔便宜姐夫,赶忙收拾收拾直奔张府。他紧赶慢赶,正好赶在张居正回府前抵达人家大门口。
顾闲刚放下东西准备敲门呢,就看到个中年文官从另一边走来。那人蓄着长须,眉目俊逸,只是气质有些冷峻,隐隐已有了不怒自威的气势。
很符合爹娘给他讲的便宜姐夫长相!
眼瞅着对方确实是往张府这边走的,顾闲两眼一亮。他背着锅跑到对方面前,有点紧张地搓了搓手,朝张居正自我介绍:“姐夫,我是你失散多年的小舅子,这次特地来京城看看咱外甥……”
张居正:?!
让儿子跑女婿家蹭吃蹭喝这种事,顾家爹娘压根不好意思说出口,竟是没给张居正捎个信。
以至于平时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张居正都有点儿措手不及。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