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221章 现在,我需要一个「华生」!
书房的门轻轻关上,隔绝了客厅里德彪西的琴声。
书桌上,煤气灯照亮了一沓空白的稿纸和插在墨水瓶里的羽毛笔。
莱昂纳尔坐下来,深吸一口气,既然《本雅明·布冬奇事》要结束了,那他就需要一个新故事——
一个能同时征服法国和英国读者,并能带来稳定可观收入的故事。
几乎是立刻,一个名字跳进了他的脑海:
「夏洛克·福尔摩斯」
之前去英国,《良言》杂志的主编向他承诺过,如果他愿意为英国读者「量身定制」一部连载作品,他愿意开出最高10英镑/千词的天价稿费。
这在1880年是一笔巨款,足以让他在巴黎生活得相当优渥,甚至可以考虑购置房产。
而他在英国因病住院时,又结识了阿瑟·柯南·道尔;以及他的老师,也是「福尔摩斯」的人物原型——约瑟夫·贝尔医生。
贝尔医生那惊人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给莱昂纳尔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几乎立刻就想到了那位住在贝克街221B的侦探。
在英国时,莱昂纳尔就曾经开玩笑地对柯南·道尔说过:「贝尔博士简直就像个侦探,他应该去苏格兰场兼职。」
事实上约瑟夫·贝尔医生真这麽做了,还帮助警察破了案。
最后一个原因,侦探推理小说是一种能跨越国界与文化的「世界语言」。
它的悬念丶逻辑和挑战性,在诞生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吸引最广泛的通俗读者群体。
他完全可以像《本雅明·布冬奇事》一样,实行英法同步连载,最大化收益。
只不过这一次他需要一个「华生」来帮助自己。
然而,莱昂纳尔并不打算完全照搬历史上柯南·道尔的原着。
作为来自未来的读者,他深知福尔摩斯故事虽然伟大,但在推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上存在不少时代局限性。
有些甚至可以说是「硬伤」。
作为《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资深读者,他当然知道那些后世读者和评论家们津津乐道的「瑕疵」:
《铜山毛榉案》中关于药物催眠效果的描写过于夸张,近乎奇幻,缺乏药理学依据。
《蓝宝石案》里,圣诞节的火鹅吞下那麽大一颗宝石后还能被人轻易取出,情节过于牵强;
《黄面人》里,母亲用面具将自己的混血孩子伪装成「黄脸人」,企图瞒过丈夫,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骗过任何近距离的观察。
当然最荒谬的是《斑点带子案》。
这篇小说中提到的「印度毒蛇」竟然可以在寒冷潮湿的英国长期存活,并且能听懂哨声指挥,还习惯顺着拉铃绳爬行……
当然,最令人发噱的是这条蛇竟然是通过喝牛奶维持生命的。
柯南·道尔后来自己也承认,有时为了赶稿和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他不得不牺牲一些逻辑性。
但莱昂纳尔没有这样的压力。
他提前知道了这些「坑」,当然会避免踩进去,力求写出一部细节上更为严谨的《福尔摩斯探案集》。
当然,他不会改变福尔摩斯和华生最核心的人设。
那位冷静丶理性丶知识渊博又略带怪癖的谘询侦探,以及他那位勇敢丶忠诚丶善于记录的医生朋友……
这个组合是吸引英国,乃至全世界读者的关键所在。
莱昂纳尔要做的,是让福尔摩斯被塑造得更为「纯粹」。
他将是一个依靠极致观察丶严谨逻辑和广博科学知识进行推理的侦探,而非一个近乎通灵的巫师。
所有的案件要要更贴近现实犯罪的可能性,避免超自然和过度猎奇的元素。
这样的话,《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一部分篇目就必须舍弃——
但是没关系,其他侦探的案件有的是!
思路既定,莱昂纳尔铺开信纸,拿起羽毛笔。
首先,他给《良言》杂志的编辑写了一封信。
他表示经过思考,他有了一个不错的构思,是一部专门为英国读者量身定制长篇系列小说。
故事将充满悬念丶逻辑和浓郁的英伦风情。
他预计将于下半年开始供稿,希望《良言》能为此预留出宝贵的版面。
接着,他给远在爱丁堡的阿瑟·柯南·道尔写了一封信。
信中他首先问候了对方的近况,提及了对贝尔医生的深刻印象。
然后,他笔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提议:
他正在构思一系列侦探故事,其主角的灵感部分来源于贝尔医生的演绎法。
鉴于柯南·道尔本人是医学生,对科学观察和逻辑推理有着专业训练,同时又对文学创作充满热情,莱昂纳尔询问他是否愿意担任自己的「文学助理」?
工作可能包括帮助搜集一些医学丶化学或犯罪学方面的资料,核对推理细节的合理性,甚至参与部分情节的讨论。
莱昂纳尔承诺支付丰厚的报酬。
并且,如果柯南·道尔的贡献足够大,他甚至可以考虑在发表时,将柯南·道尔的名字作为合着者或特别顾问,放在自己名字之后。
莱昂纳尔认为这或许能催生出一部更完美的《福尔摩斯》,并且能提前帮助柯南·道尔走上文学道路。
原本历史轨迹中的柯南·道尔虽然凭藉「福尔摩斯」成了名丶发了财,但是他本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