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61章 比巴黎还臭一倍的城市!
莱昂纳尔拿着那个来自英国的厚实包裹,回到公寓的书桌前。
窗外,巴黎的喧嚣依旧,但手中的信件却连接着另一个世界。
他拆开包裹,里面是几本最新一期的《十九世纪》杂志,以及一封信。
信封上的落款正是《十九世纪》的主编哈罗德·汤普森。
他用流利丶优雅的法文写道:
【尊敬的索雷尔先生:
请允许我代表《十九世纪》编辑部,向您致以诚挚的问候与高度的赞赏。
您惠允刊载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已在我国读者中引起了远超预期的热烈反响。
您精炼的笔法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以及对人性的微妙刻画,赢得了包括格莱斯顿先生丶阿诺德先生在内的诸多知识界人士的赞叹。
然而,此番来信,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您于八月号「现代研讨会」专栏中所发表的那篇文章——《家庭纽带与个体责任。
索雷尔先生,我必须坦言,您在文中提出的观点——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可逆转的进程中,传统的丶基于土地经济和紧密共同生活的「无限」家庭责任模式正在瓦解,而新的丶基于契约精神与「有限」互助的现代家庭伦理尚未完全确立,这是许多社会悲剧的根源——
引发了《十九世纪》读者极为广泛和严肃的讨论,让人们超越简单的道德批判,转而思考其背后的社会困境。
我谨代表伦敦的「萨维尔俱乐部」以及一批忠实的读者,向您发出最诚挚的邀请:希望您能在近期,拨冗访问伦敦。
此外,《良言》的主编,尊敬的诺曼·麦克劳德先生,极有兴趣在《良言》上转载《故乡》丶《我的叔叔于勒》以及连载英译《本雅明·布冬奇事》,期待与您面谈。
我们相信,您的到来必将成为伦敦文学季的亮色。期盼您的佳音。】
莱昂纳尔放下信,思考了片刻。
伦敦的俱乐部相当于法国的沙龙,不过精英化丶男性化色彩更为强烈。
他对此兴趣不大,毕竟伦敦的春夏社交季结束前的3个月,他每周至少参加2个沙龙,早就审美疲劳了。
最吸引莱昂纳尔的是与《良言》的合作。
作为连载过托马斯·哈代丶乔治·麦克唐纳等人作品的文学期刊,《良言》在法国也颇有影响力。
并且英国的稿费标准也高于法国,像哈代就能拿到「千词/10英镑」的高价(10磅约为250法郎)。
此刻,机会就在眼前,他怎麽可能错过?
————
第二天,莱昂纳尔先寄了一封回信寄给哈罗德·汤普森,感谢了他的邀请,并告知自己会在明日便可前往伦敦。
然后莱昂纳尔就去银行兑换了足够的英镑——一迭不同面额的英镑纸币,以及一小袋铜丶银硬币。
接着,他需要安排艾丽丝和佩蒂的去处。
巴黎的恶臭仍在持续,他实在不放心让她们两个回到拉菲特街的公寓。
于是他写了一封短笺给左拉,简单说明情况并请求继续让两位女士留住几日。
随后便雇了马车,前往「巴黎北站」,在售票窗口购买了一天后前往伦敦「查令十字站」的「联运票」。
一张硬质纸板车票,上面清晰地印着路线:巴黎—加莱港—多佛尔—伦敦。
这是一条非常成熟的商业线路,最快当天就能达到,比他回蒙铁尔还方便。
伦敦和巴黎一样,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一切,所以无需做什麽特殊的准备。
————
翌日清晨,天色微熹。
莱昂纳尔提着一只轻便的皮箱,搭乘出租马车来到了巴黎北站。
箱子里除了必要的衣物丶洗漱用品,便是笔记本丶钢笔丶墨水,以及几份《现代生活》,以备不时之需。
北站大厅里,蒸汽机车喷吐着浓白的烟柱,汽笛声此起彼伏,夹杂着列车员的吆喝丶旅客的喧哗以及搬运工的脚步声,空气中满是煤烟味。
他将皮箱交给穿制服的搬运夫,看着它被贴上标签,送往行李车厢,自己则只拿着随身的小提包,登上了列车。
由于路程不长,莱昂纳尔这次没有选择一等车厢,而是乘坐二等车厢,票价是60法郎。
二等车厢内同样是分隔的包厢,每个包厢有两条相对的木制软垫长椅,但座位则是八个。
虽然不如一等车厢宽敞奢华,但比起拥挤嘈杂丶往往连顶棚都没有的三等车厢,已经舒适许多。
和莱昂纳尔同包厢的是一位沉默的英国商人丶一位带着孩子的法国母亲,以及一位看起来像是学者的老先生。
上午七点半,汽笛长鸣,列车准时缓缓驶出北站。
巴黎的街景逐渐后退,被郊区低矮的房屋丶零星的小工厂和田野所取代。
列车速度越来越快,车轮有节奏地敲击着铁轨,发出单调而催眠的「哐当」声。
莱昂纳尔望着窗外飞逝的法国北部乡村景象:平坦的田野丶茂盛的甜菜地丶红色的砖房丶尖顶的教堂……
与南法或阿尔卑斯的风光迥异,宁静,却略显单调。
途中,列车员检票,并发放了白色的硬纸卡——海关申报单。
莱昂纳尔只带了一些个人物品和文稿,所以很快就填报完成了。
他甚至有时间帮助那位法国母亲填写了她的报关单。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