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7章 史诗大捷,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有可能让皇帝更加野心膨胀丶扩大战争麽?早上我还好奇,为什麽今天下午要额外召开国会,现在想来,肯定是又要追加战争拨款了,唉。」

    伯恩斯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把报纸搁在沙发上:「这也是没办法的,但愿国家还能顺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前进吧。无原则的扩张领土,不是我们这些国际注意者该支持的,而且这种野心一旦得逞,只会让集权者愈发肆无忌禅丶收不住手。就跟东方古代的秦始皇一样,扩张上瘾后,最终会自爆的。

    我们支持的战争目标,只能是以战促和,最多加上一条遏制露沙人的泛化野蛮扩张。这场战争,本该是塞人刺杀了奥利奥皇储,奥利奥讨还公道,仅此而已。那些泛化滥用相近族裔的保独宣称丶肆意扩大战争的暴君,才是我们应该遏制的。」

    (注:这里只是转述当时德玛尼亚中左主流的认识,不代表我赞同这一观点,下面几段也同样是引用)

    伯恩斯这番话,在不熟悉这段历史外国人看来,或许一时难以听懂。

    但在当时德玛尼亚国内,中左主流就是这麽看的。他们也支持战争,但认为和法丶布等国的交战,应该停留在「以战促和」的目标层面,而不该抱着「打赢后割让法兰克人的国土」的目标。

    他们认为法兰克也是自由的国家,没有野蛮扩张,他们是被某些条约捆绑卷入战争的。

    在这些德玛尼亚中左主流的眼里,当时最邪恶的,是君主集权最强的露沙。而且露沙有不断扩张本土的历史罪孽,还经常打着「保护近似族人」的泛化旗号,往西边不断渗透,干涉两奥,干涉巴尔半岛。

    从世界大战的动员顺序来看,露沙是第一个动员的非当事方国家。很多不太懂政治的德玛尼业主流国民,仅凭这一点就觉得,是露沙首先把一场「两个有纠纷的国家之间清算恩怨的双边战争」变成了「团战群殴」。

    所以德玛尼亚的中间派和知识分子,对战争的支持限度,就仅限于「如果你打赢逼和后非要割地,也只能以暴制暴反制露沙,但不能对西边的文明国家玩这套。西边的文明国家是后来被卷进来的,打得他们知道厉害丶停手就行了」。

    而且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些人也都清楚,要打赢海对面的国家是不可能的,德玛尼亚没这个能力,所以还是现实一点好。

    如果皇帝要超出这个自标扩大战争,他就会迎来中左人士的反噬一一历史上考茨基丶伯恩斯等人就是在今年6月份时,看到某个泄露出来的丶非官方的《战争目标纲领》文件后,发现高层试图扩大战争目标。然后他们就从原本支持有限战争的派系丶滑向了反对战争的派系,从此在国会投票时,也都改投拒绝增加战争拨款。

    不过眼下这一切都还没发生,社民派的主要大佬,也都只是对战争长期化丶消耗化存在一定的隐忧,还没到彻底绝望的程度,

    而且原本历史上,让这些人觉得「战争陷入长期消耗」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前两次伊普尔战役的反覆拉锯。双方都死了好几十万人,战线却只是推过来又推过去,最后没变,双方在西线都百干了半年。

    但现在伊普尔战役总共也就打了一次,直接就把布国远征军秒了,全灭。国内民众对「战争陷入无意义消耗」的担忧也就大大降低了。

    基于这种种蝴蝶效应,伯恩斯在跟考茨基叙谈了一会儿后,便得出一个结论:

    「眼下担心高层是否会狂妄到扩大战争目标丶试图肆意割地得罪整个国际社会,还有些为时尚早。我觉得可以先设法了解一下此次战役的主要功臣,看看他们的倾向。因为这些人的看法,肯定会影响到帝国未来的目标。

    这次胜利的主要功臣,是第6集团军司令鲁普雷希特公爵,他是巴里亚王储。海军方面的首功之臣,是希佩尔中将,也是巴里亚籍的贵族。我们完全可以找个跟他们都有交情的开明派大臣去接触一下。

    比如战俘事务部的马克.冯.巴登部长,不就是开明派的代表丶同时又是南部四邦之一的领导人。他跟第6集的巴里亚王储丶第4集的符滕堡大公,肯定关系都不错。我卖了老脸,托他去帮忙了解一下,再决定我们是该增大对战争的支持,还是减少对战争的支持。」

    考茨基想了想,觉得这倒是个办法:「那就麻烦你了,我跟巴登部长不太熟。」

    「没事,我会搞定的。」伯恩斯大包大揽应下了。

    于是当天晚些时候,这些人就先去参加了国会。

    下午国会开会后,果然讨论了增加战争拨款的议题。

    虽然大家都料到了议题,但是当申请追加拨款的大臣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考茨基和伯恩斯等人还是大吃一惊。

    今晚主讲的居然是海军大臣提尔皮茨元帅!

    「怎麽会是他?难道今天的议题是要追加造舰拨款吗?简直是疯了!战舰需要多久才能造好,

    这种时候还造舰,是要扩大对布列颠尼亚的战争吗?」

    所有偏左人士都人心惶惶,根本没听进去提尔皮茨大臣说了些什麽。

    主战派倒是都听得很认真,提尔皮茨大臣希望比战前计划再提前一年丶执行下一轮造舰拨款计划一一在战争爆发前,帝国于1904丶1908丶1912追加过3轮造舰预算。其中1908年那一轮最猛(因为无畏舰出现了),达9.4亿马克,一口气造了一大堆无畏舰和战巡。1912年又追加了2.75亿马克,以开工5艘「巴里亚级」战列舰(每艘预算造价5500万马克)。

    本来战争如果不爆发的话,到1916年会有下一轮海军拨款周期。但之前大家都觉得,世界大战开打了,如今海军资源都被陆军抽调走了一部分,应该不会有1916拨款了。

    没想到现在海军部却不肯罢手,反而还提前大半年提出了拨款需求,显然是要加速造舰计划了只听提尔皮茨大臣在上面说道:「海军部请求今年紧急拨款4千万马克,用于确保5艘『巴里亚级」战列舰的加速建造,并对抗战争期间通胀导致的成本上升。在未来三年内累计拨款4.2亿马克,用于7艘『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的建造「疯了!简直是疯了!就算海军大胜了,值得支持。但现在才开始砸那麽多资源,怎麽来得及?除非战争还要打上2^3年,否则这些钱花下去根本等不到军舰造好!」

    大部分偏左的议员全都不接受这个提议,只有坚决支持战争的议员支持,最后双方声势看起来也仅仅只是差不多一一或许外行觉得「差不多」也算不错了。

    但横向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支持力度已经比之前其他战争拨款的支持力度低很多了。

    自从开战以来,大部分战争预算拨款案,都是以七成以上的支持率高票通过的,很少遇到五五开的案子。

    就在台下众说纷纭的时候,提尔皮茨元帅已经讲完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