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 敢去?就去!  寒霜千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在书房里,拿到了解元范卷的宋靖,坐在位上看了起来。

    而看着看着,他完全的沉浸进去。

    这篇《劝学》,文字朴素,借喻贴切,最重要的是,立意高尚。

    没错,用高尚二字一点儿都不为过。

    就像是开篇讲的那样,君子曰——

    这,就是君子之学。

    难以置信,宋时安那家伙竟然写得出这样的文章。

    如果抛开作者本人不谈,它确实是很能够给而今学子一些警示作用。

    但不抛开作者的话。

    宋时安这家伙,就是需要被《劝学》警示的对象啊!

    哪个君子会跟狐朋狗友沉溺于勾栏听曲?

    还有,经常出入风月场所的臭小子,怎麽能昧着良心写出这样高尚的文章来?

    合着别人都在听曲的时候,他在那里偷学?

    着实是因为反差感过于强烈,让宋靖不好意思多看,遂放下了《劝学》的范卷,拿起《屯田策》。

    然后,被震惊得更加强烈。

    为何?

    屯田宋靖是知道的,也明白军屯的优劣长短,但作为考试,他不会第一时间想到用屯田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这是因为他的心里已经有了别的答案,所以会不断具体化那个方案。

    策论就是这样的。

    骨架被血肉填充,然后慢慢长出羽翼。

    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可的治国策。

    而宋靖这样的官场老手,长年累月所形成了一种政治经验——判断力。

    为什麽这样说?

    没入过仕的年轻优秀学子,会自信于自己的策论文章,并且在心里不自觉的美化。然后再与他人比较之时,会在心里力争,认为自己的更加合理化,可行化。

    他们并不是没有基本上好坏的判断,而是缺乏经验。

    阅历空洞。

    帝都令的宋靖,这麽多年的执政阅历,让他能够极度理性化比较。

    《屯田策》比自己为此次科考在心中所作的文章,就是更加高明!

    越看下去,宋靖越被说服。

    表情变得尤其严肃。

    在看完后,他把范卷放了下来。

    「此法,乃治国良策。」

    这就是他所下的定论。

    如若实施,确实会触及世家根基。

    但现在北方战事吃紧,齐军势大,土地再不改革,若真亡了国,对宋家也不是好事。

    槐郡宋氏可不是什麽千年世家,也就兴旺了不过两百年。因为恩科,崇尚读书的宋家子弟在朝廷出头的机会相反更多了。

    我们的富贵,依托于大虞朝的国势长安。

    当然,肯定会有别的世家抵触的。

    毕竟改革就是阵痛的。

    而朝廷用这一篇《屯田策》为策论之首便说明,它符合国势。

    陛下,就是要屯田了。

    能够写出《劝学》,那麽再写出《屯田策》就不在话下,这没问题。

    可为何偏偏,就是皇帝所想的呢?

    难道是碰上了?

    不。

    宋靖能够看得出来,文章里暗藏着的关于『矛盾对抗』的考量。

    从头到尾,弦外之音都是削世家。

    没错,他就是在猜皇帝想什麽!

    「这小子,真的有这种见识吗?」

    宋靖感到不可思议。

    或者说,不敢去相信。

    这时,门外有人道:「老爷。」

    是江氏的声音。

    宋靖用几份朝廷案卷将范卷盖住后,冷淡道:「进来。」

    江氏,脸上喜悦难掩的走了进来,笑盈盈的问道:「老爷,已经知道时安住处了,那我去找他?」

    「嗯。」

    宋靖继续看着案卷,头也不抬道。

    「时安他,姑且是中了解元。」

    看向对方,江氏商量道:「待他回来了,不敢奢望老爷夸奖他,毕竟是有错在先,但是……」

    「我知道。」

    打断江氏,宋靖语气有些不耐烦。

    但这样说,就是接受了——他愿意给宋时安点好脸色。

    「谢老爷!」

    江氏能够感觉到,自己和儿子的好日子要来了。

    越来越,有盼头了。

    话音刚落,突然一位下仆过来,禀报导:「老爷,大理寺的孙大人拜访。」

    「哪个孙大人?」宋靖不解反问。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