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母也听劝,就留下了,只让给裴大伯和大伯娘他们带了礼物和信回去。
没错,老两口自己写的信,虽然大部分是拼音和简笔画。
沈宁和高里正带队回豆腐给蔺承君和顾千里送行。
众师傅听闻让他们回去,一个个意外又激动。
现在出发,他们能回家过年呢。
这一趟出来,不但解决了家里的麻烦,还找到了靠山,以后还能拿更多工钱!
蔺老板好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70-180(第7/33页)
!
以后他们是铁定跟着蔺老板干,绝无二心的。
临出发之前,沈宁拿出一本图样交给蔺承君,“这是我研究那些番货发现的图样,应该是海外贵族喜欢的纹样,你们可以用在丝绸、瓷器以及糖果上。”
海外喜欢大庆的瓷器丝绸,不过他们贵族和有钱富商更喜欢订制自己喜欢的纹样。
毕竟纹样承载了他们的文化和信仰。
不等蔺承君说什么,沈宁又给了顾千里一份裴长青画的南洋、西洋地图,方便顾千里他们出海。
“顾大哥,这是阿年综合了阿恒、萧先生以及成家、曹家还有蔺老板所言绘制的,这份舆图应该不够精准,但是大体如此,你们出海一边勘察一边完善才好。另外,最好多带善学语言的少年人,尽可能地学习海外语言,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顾千里自然答应。
他感觉,这将成为他掌控船队的有力武器。
两人郑重其事地道谢,把各自的图册珍而重之地收进怀里。
沈宁笑道:“煽情的话我就不说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重新扬名海上,开辟属于我们的海上之路,我期待你们带回更多的海外商品。”
我希望你们乘风破浪,去往更广阔的海洋,知道天无涯,海无边,警惕未来的危机在海上。
蔺承君来的时候带了长长的车队,那些车队运完货就离开了。
沈宁安排了豆腐村的运输队送他们去桃源的水路驿站,顺便采购桃源特产和木材回来。
顾千里和韩风行李不多,可蔺承君的多呢,他一个人至少五辆大车。
另外还有二十个制糖师傅加上他们的行李,再有制糖的一些工具。
沈宁把大部分糖漏给他们,这样他们回去就能直接制糖,同时制作更多糖漏。
豆腐村以后不会大规模制糖,自然不需要那么多糖漏。
高里正絮絮叨叨地叮嘱高三郎、陶四舅和陶启明,“路上一切小心,轻易不要和人起冲突,若是有人找茬儿也不要怕,拿着沈老板的帖子去找桃源知县。”
陶启明笑道:“姑爷爷,放心吧,我们晓得呢,到了桃源我们还可以找冯王二人呢。”
王永现在是育种司副司正,冯彬负责当地贡品的遴选、登记,跟他们来往多,已经很熟悉了。
前阵子他们一直住在高家的。
高里正:“运输队的事儿尽量找县衙。”
太监不是那么好找的,欠人情不好。
几人都答应了。
沈宁之所以让他们去,自然是为了让他们跟着顾千里熟悉一下路线,以后自家要常走这条路线。
这年代大城镇治安还好,乡村尤其荒野之地治安就靠运气。
成阳山少,歹人不好躲藏,陆裕又重拳出击,所以打家劫舍、劫路的歹人很少。
可桃源不但有山,还有大河,又是南北交通要道,客商多,打工讨生活的人也多,喜欢走弯路捞偏门的人就更多了。
劫路的尤其多。
高三郎他们没有经验,若是自己出行保管会被盯上。
可他们跟着顾千里,这些捞偏门的就得忌惮几分,知道他们是官家势力,不敢随意打主意。
这些利害关系,自然要给他们说透,免得他们在成阳县走熟了,以为外面也这样太平。
高里正恨不得自己亲自带队,倒是被沈宁劝住了。
“有顾大人和蔺老板呢,里正伯该放手给年轻人。”
高里正笑道:“也是如此,听阿宁的,我还得盯着砖窑呢。”
这两窑一烧就是几十万块砖瓦,一烧就是俩月,可得盯住了。
他们盖作坊借了人家好些砖瓦,都要还呢,作坊也还要扩建呢。
育种司倒是不用他们提供砖瓦,县衙已经调集砖窑徭役,足够用的。
送走蔺承君和顾千里以后,沈宁又和高里正一起看看砖窑,再跟大伯娘、裴大伯他们调整一下作坊的分工。
现在家里作坊主要做干米粉,供西路发货的腌蛋、腐乳等。
牛油锅底、方便面、酱料等都和靳老板合作,毕竟人家做餐饮是专业的,大厨功夫精湛,也能推陈出新。
类似需要精湛厨艺以及火候掌控的,沈宁就和他们合作,她提出理念,他们来试制。
她还要调整一下人员配备,再往县城送几个熟练工。
她和裴长青在培养自己可用人才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后续人才,讲究可持续性发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