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刘大人性子急,觉得张公公动作太慢,一时间忘了顾忌,就上手帮忙往外掏。
他摸到一根更加粗大的棒子,满脸喜色,“陛下、众位大人,这一根更加优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50-160(第7/31页)
众人立刻看向他,就见刘大人手里攒着一根金黄的玉米棒子!
这根没有一尺长也比巴掌长,而且有他的手腕粗!
皇帝当即就笑起来,“这一穗怕不是得有个两百粒?”
皇庄呈上来的几个玉米棒子都要被他盘包浆了,玉米棒子多长多粗,玉米粒晒干多硬,里面的玉米芯什么样能不能吃,外面的玉米皮什么样能不能吃,他都了若指掌。
所以豆腐村试验田的玉米棒子一亮相他就能估计出多大,玉米粒多少颗。
很快几位大人把麻布口袋里的9个玉米棒子一一摆在御案上。
几人意犹未尽,一个劲儿地掏摸麻布口袋:“没有了吗?就这些吗?”
顾千里:“几位阁老,试验田就进献了九个。”
谢相爷:“顾大人,他们是精挑细选的九个还是大部分都如此?”
“唰”众人视线都凝聚到顾千里脸上。
顾千里感受到了压力,他回道:“回陛下、诸位阁老,豆腐村试验田精耕细作,肥水管够,大部分玉米都差不多。不过有些看着饱满,成熟以后就变瘪下去,像这九个这般有三之二吧。”
这九个也不是一般大的,有大有小、有粗有细,也有饱满中夹杂少数瘪粒的。
裴长青和沈宁觉得要让皇帝和朝廷知道玉米的真实情况,不能盲目乐观,以为产量比谷子小麦高就跳过培育期大面积种植。
即便如此,皇帝和诸位阁老也很是激动。
虽然这个玉米产量不稳定,但是一分试验田有三之二产量过关就相当不错。
太子试验田的玉米棒子细细的,瘪子很多,一穗有四五十粒成熟的种子。
谢恒试验田的玉米棒子粗长一圈,瘪子也不少,一穗有八/九十,一百粒左右。
裴家试验田的玉米棒子就更粗大一圈,小的一穗一百粒左右,大的就足足有二百零五粒!
顾千里看得很震撼,一群处于帝国政治顶尖的大佬们跟初学算术的幼稚小儿一样,围在一起“一二三……”挨个数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粒。
九个玉米,每一个都要数过,数到最后一个个笑得跟四五十岁的孩子一样。
谢相爷带头向皇帝道喜,“恭喜陛下,天佑大庆!”
众人一起撩袍下跪。
皇帝立刻扶住谢相爷,又示意张公公几个扶住其他人,笑道:“众位爱卿免礼,免礼。”
皇帝非常高兴,没想到裴长青他们有如此本事,第一年就能将玉米培育到这个程度,那第二年、第三年岂不是会更好?
他急切地想知道这玉米稳定产量以后会有多少。
只要跟其他庄稼持平,就可以大面积种植。
他和小鹤年的想法一样,只要粮食产量持平,玉米就有更大的优势——玉米秸。
玉米秸可以做牲口饲料,剩下的可以做柴火,绝对比小麦、谷子优势更大。
皇帝还有一个没有宣之于口的观点和小鹤年也不谋而合——他尝过玉米的味道,吃起来肯定没有小麦大米可口,但是也可以果腹,味道也没有很差。
这就意味着有钱人不爱吃,不会拿它当主食,那么普通百姓就可以拿它当主食。
如此就能养活更多人。
张公公在皇帝和诸位阁老为玉米欣喜的时候又掏出一小口袋生瓜子放在案桌上。
皇帝几人对向日葵也不陌生,因为皇庄也种了两小片。
太子那片产量差一下,谢恒那片总体却不错。
皇帝和几位阁老也尝过瓜子的味道,比西瓜子和黄瓜籽好吃,关键这个瓜子细长更方便被磕开。
生吃瓜子仁清甜,想必可以像芝麻那样炒熟吃,也可以用来榨油。
现在数量少,没办法实验榨油效果,只能以后再看。
看着眼前颗粒饱满的玉米和瓜子,众阁老不约而同心中浮现一个想法:听顾千里的意思,这父子俩很会种田。
既有如此本事,自然要为朝廷所用。
只是……众人脑子转得很快,第一个念头就是对自己家族、自己阵营有没有利益。
己方如何拿到更多新种子。
如何拉拢这个裴长青。
他们都看到了这种新作物的巨大潜力和利益,但是初期种子有限,怎么分是个问题。
张阁老家族在南直隶,很想将裴家收入囊中,不待他开口谢相爷便进言:“陛下,如此擅农耕之人,可破格征辟入朝,着负责皇庄新作物育种事宜。”
顾千里心头大喜,谢相爷大气,快给裴二郎个官儿当当,免他整天读书之苦。
皇帝对裴长青一家的情况了若指掌,知道裴长青想走正经科举仕途,若是征辟入朝只能给一个九品小官,至多升为七品,要想再升就很难。
除非裴长青科举不顺,难以中举,否则都不适合直接赐官。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