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番外1  初唐夜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   一个美男子带来的关注度就是不一般,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转动圆盘,不偏不倚,刚好正得一等奖。

    李小六欢欢喜喜地撸袖为他画屏风,并且礼物清单里又多了一件刘文静的赠品:一条据称与他女儿同款的时兴披帛。

    当时的她兴高采烈地收下了礼物,却不知道,这是她第四次见到文静先生,也是最后一回见到他。

    因为再次听到他的名字时,已经出现在了李渊下令处斩的诏书上。

    李世民百般求情而不得,李渊似乎铁了心要明正典刑,理由不过是一场遭人构陷的不存在的谋反。

    听上去就很牵强,心直口快的李道宗私下里告诉她,真实原因是作为李世民的谋谟重臣,李渊舍不得动儿子,便让刘文静成为了东宫与秦王府斗争的牺牲品。

    李二郎因悲伤食不下咽,再三奔走力请朝臣游说父亲,李小六跑去求李渊,可是这回李渊拒而不见,下定决心的他听不进任何人的说情,哪怕是女儿,他也直接奉送了一碗闭门羹。

    天外下起了蒙蒙细雨,李小六茫然地站在烟雾中,眼神干涸,神情发愣地望着李渊的殿宇。

    她想不明白,慈爱亲切的阿耶,怎么会那样漠视有功之臣的性命,而且是那么好的文静先生。

    她不停地拍响阿耶的屋门,可是那日李渊到底还是没有见她。

    她只能眼睁睁地被迫听到刘文静被处刑的消息,并且刘家的仆役奉子女的命令将屏风返还。

    幸好还未送至李小六手中,便被冒雨来寻她的杜如晦拦住了。

    “杜先生,郎君吩咐小人把公主之物完璧归赵。”

    “先给我罢。”他对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初唐夜话》 番外1(第2/2页)

    仆役说。

    连日小雨连绵,他慢慢走到女孩面前,发现李小六抱着膝盖,正蹲在台阶上哭。

    “我其实想通了,人与人终有一别。”她抽噎道。

    他伸出手掌,将她从阶上扶起,视见女孩通红的双目。

    “那你又为何流泪呢?”

    “我也不知道。”她摇头,“可我就是难过。”

    或许是怜惜刘文静临刑前的那声“高鸟尽良弓藏”,或许是对救不了朋友的无能为力,又或许是直面死亡的无尽感伤。

    种种情绪交杂混织在一起,让她无法释怀。

    “小杜先生,劳烦你帮我把这个还给文静先生的女儿。”她拭去泪痕,从袖中取出一条披帛。

    “为何?”杜如晦诧问。

    “文静先生和他的家人应该不会再想和我们李家有瓜葛了,我这辈子应该也不会再戴上它了。”

    想起那架被他拦下的屏风,杜如晦缄口,将披帛从她的手中接过。

    他并非是轻易屈服于情感之人,相反,他素来冷静从容,抉择果断,初时他以兄长的身份陪伴她,自认与房玄龄侯君集等众并无不同。

    可他终究还是被少女明媚率真的性情叩开心门,为这颗璞玉般未经打磨,始终澄澈的瞳眸而悸动。

    然而她不出所料地拒绝了他。

    他尝试再作争取,只是母亲以死相逼,声称如若不娶韦家的女儿则断绝母子情系,她诚然知晓他的底线,精准地攥住了世家孝子的经脉。

    韦氏柔婉娴静,他常年不留长安,便是韦氏为他打理家宅上下,侍奉婆母,照顾未成年的幼弟,他自然对妻子心生感激与尊敬。

    但是大都好物不坚牢,美梦难留,不过数年后韦氏染疫病故,留下孤子无人教养。

    母亲便再次做主为他续弦,大约是知晓与她已再无可能,他便平静地接受了母亲的安排。而这位继室妻子与韦氏相同,俱是大家闺秀的容貌与举止,对待丈夫的关切亦无微不至。

    他敬爱妻子,妻子也以同等的爱回馈于他,与他举案齐眉,彼此尊重。

    她为他抚养长子,一年后又诞下次子,望着一长一幼两个孩子围绕膝下,妻子坐在灯火旁缝补针线,是他在兵戈之外难能觅求的安宁,他纵漂泊半生,也难免为这样的家常温馨而打动。

    而李惜愿那样的性格,其实毋论选择孰人,哪怕一个人与岁月独守,她也容易得到幸福。

    她时常能满足于生活中无意发觉的瞬间,哪怕是一棵树发了新芽,一朵芙蓉绽开花瓣,就连地上蜉蝣群起搬家,她也能为之惊叹,这样的人,嫁了他反而成了她的拖累。

    他这般怅然地想着,耳畔响起妻子的询问:“夫君?孩子的行装俱已打点好,我们该启程了。”

    杜如晦方如梦初醒。

    纵然被皇帝为平衡朝局逐出长安,并下诏永世不得归,妻子也毫无怨言,一声不吭地携上两位幼子,与他登上了离开京城的马车。

    他们与房玄龄一家一道在雍州另寻屋舍居住,又辟两亩良田,表象以农耕自娱,实则仍密切关注长安动态,等候为这场蛰伏九年的定鼎之争撷取一个结果。

    终于,来自长安的快马疾驰至檐下。

    “秦王请二位先生速归王府,先生勿有犹豫,疾随敬德前去。”尉迟敬德滚鞍下马,拱手道出来意。

    他一刹视见男子腰间的佩剑。

    房玄龄尚有对亲人安危的挂牵,毕竟当初李渊明令,若私自踏上京畿土地,则全家斩杀无赦。

    杜如晦却率先长揖一礼,慨然应诺。

    君臣知遇之恩,千古难逢,如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