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2节  寿终正寝,你跟我说是人生模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而一旦大乾把他们作为目标,那么,谁能抵抗得了!?
    须知,哪怕是大乾并未开启远征之前,天下各国都已经认为大乾不可力敌了,无非是距离隔得远,所以才相对放心而已。
    但现在发现,即便是天险也阻挡不了大乾......自然更不必说,他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这根本没有抵抗的余地!
    只要被作为目标,那必然灭亡!不会有其他可能性!
    意识到了这一点,各国的掌权者们都难免陷入了慌乱与不安之中。
    也是不得不考虑起未来该如何存续下去。
    小国寡民,不少都有心归附,而如高句丽、突厥这些,则难以下定决心,更加偏向于称臣,但大乾自开国以来,便没有接受过任何称臣,他们也清楚这是奢想,所以只能左右为难。
    直接归附,舍不得权势,不归附,未来也大概率会被攻打,身死国灭......
    非止高层在犹豫,下层也是人心思动。
    与高层那样位于权势顶端不同,他们相比起来,身上的权势不重,底蕴不深,束缚反而没有这么多,更加容易下定决心。
    见识到了大乾的强盛,都开始琢磨起了后路。
    甚至有不少人,希望掌权者能主动归附大乾,省得未来被大乾天兵征讨。
    其中以高句丽为最,经历了与大隋的三次大战,损失惨重,死伤无数,不论是朝廷也好,民间也罢,都是极度厌战的情绪。
    如果是大隋来侵,那国仇家恨下,自然没得选,要抵抗到底,但是现在即将要面对的是大乾,这样的一方庞大帝国,他们根本没有抗衡的可能,与其交恶、为敌,还不如趁早归附,以免遭受战争之苦乱。
    高句丽民间威望最高、盛名天下皆知的奕剑大师傅采林,得亲传弟子傅君婥转述在大隋的所见所闻、种种细致之后,经过深思熟虑,也是作出了决定,亲自往高句丽都城皇宫,与王室商议未来,加以劝说......
    而此时的大乾,则相对没有心思去理会外界。
    大隋朝廷虽然灭亡了,但大隋的版图还没有彻底归属于大乾,或者说,大部分都只是名义上归属于大乾,但格局并未改变。
    这主要是赢得太快了,加上缺少官吏在地方上推行、落实政策,当下完成了基础治理的,只有三分之一的版图,剩下的三分之二,有一部分正在推行之中,另外一部分则是处于刚刚变幻王旗的这么一个状态。
    在大乾精锐的恐怖威慑下,外加大隋朝廷的覆灭的影响下,这些地方顺应大势直接归降了,只是大乾这边,还没有腾出手来去重定秩序,推行基础。
    这与打仗不同,以大乾的兵力精锐,无论什么形式的战争都能直接横推,要做的无非是抵达战场,然后碾压过去即可,甚至有时候都不用动手,对方摄于威势临战倒戈,或者直接投降了都是普遍现象,但治理地方却不同,需要一步一步来进行,难以速成。
    加上官吏确实相对缺乏,二十万大军精锐虽多,却也不可能全部下放到地方当官吏,暂时顶上都是权宜之计,这种更不可能。
    也好在大乾中枢在大军远征之后也相继做了各种安排,先前通过东溟船队一并过去了四千左右的官吏,是第一批,现在第二批更多,共有三万多人,一部分也依旧是通过东溟船队这个海上途径过来,另外一部分则是直接走西域—沙漠—大隋这个路径。
    大乾体制之内,不论文武都修习武道之法,军中精锐的境界修为固然强大,但官吏也同样不俗,所以在这一点上,倒是一样不怕什么天险阻隔。
    再加上前面二十万大军可不仅仅只是渡过沙漠之地这么简单,在沿途的路上,都有设下许许多多的中转营地,既有存放物资,也有探查好的周边地图,这无会让后来者更加轻松。
    也能让后勤压力缩减不少。
    所以他们横跨沙漠用时连一个月都没到,大半个月就走出了沙漠。
    而这些新调来的官吏也很快便被派往到了大隋各地,加快政策推行之速度时。
    在大隋朝廷覆灭的一个月后,地方上基础完成了初始的治理工作。
    (ps:求自订、求全订、求鲜花、求评价、求月票、求评论、求支持~)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