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9节  寿终正寝,你跟我说是人生模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其实也别说大乾了,即便是大隋,要不是杨广倒行逆施,暴虐无道,搞得天下大乱,他又哪敢生起异心呢?
    光是大隋禁军便足可镇压李阀!
    更何况是大乾这样精锐程度领先天下的雄兵!
    还是二十万大军!
    这但凡是一万精锐以内,他都还能稍微想一想,但是二十万大军精锐,李渊对此还是彻底认命了。
    天命不在他,也不在李阀......
    也好在当下李阀并未真正起兵,更没有与大乾交恶、为敌,应该还能有回旋的余地,只是如何自处,自保,确实是一件天大的难事。
    现如今,谁不知道大乾对待门阀、世家的态度?他李阀作为大隋四大门阀之一,首当其冲,绝对是逃不脱的!
    只是,要彻底放弃家族那数以百年为计的雄厚基业,一切权势统统化为乌有,李渊心中又实在难舍。
    听着下面众人争吵不休,越发烦闷。
    目光一扫,看向了左边端坐的几个儿子,开口问道:“建成、世民、元吉,你们怎么看?”
    李元吉相貌无端,颇为丑陋,听得这话,直接起身,争先开口道:“要我说,大乾又如何?他们虽有二十万大军,看似来势汹汹,但孤军在外,如何能吞并这万里疆域?统治天下臣民?更何况,大乾倒行逆施,与世家、门阀、地主、豪强为敌,行苛刻暴戾之举,比之杨广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断不可能成事!咱们李阀何必惧之!?正该趁此机会,兴兵起义,携大义以御外敌!必然天下景从,则大事可成矣!”
    这话一出,众人都无语了。
    放在其他势力身上,敢针对世家、门阀、地主、豪强,那自然是取死之道,但是对大乾来说,这能一样吗?
    人家起兵之初就干碎了大宋地方上的一切旧有势力,后面开疆拓土也都延续了这样的治理政策,整个过程之中,也不是没有过反抗,是统统没啊!
    大乾就是有着镇压天下的绝对力量,就是能把所有的地方势力都扫清干净!
    做到这种前无古人之事,你现在是怎么敢信誓旦旦地说大乾有何惧之的?
    他们与那些已然消亡的势力相比,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面对大乾难道能够例外?
    自然不可能!
    至于说拿共御外敌的大义来说事,虽然不是没有可能,但细细一想,操作难度极大。
    首先一点,面对大乾如此浩大之声势,敢撩拔虎须的势力能有多少?
    能不能统合起来都难说。
    其次,有慈航静斋这个政治影响力惊人的势力鼎力相助,大乾是有一定大义在身的,再者......大乾的政策一旦开始施行,天下百姓但凡脑子正常都知道帮谁、选谁,拿大义来说事,到时候直接被对方以大义席卷,那就好笑了。
    更不用说,这种直接与大乾为敌的做法,早被大家驳斥为下下之策,与寻死没有区别。
    还拿出来说,是有什么大病不成?
    李渊也无语得很,知道这个儿子鲁莽,但鲁莽到这种程度,也是少见,摆了摆手道:“元吉,你坐下吧!建成,世民,你们认为呢?”
    李元吉闻言,脸色有些难看地坐了回去。
    李建成沉吟着起身道:“父亲,我认为当下不必太早做决定,先观望一阵,或许有别的转机?朝廷那边应该不会坐视不管,且先看看之后如何,倘若大乾当真势不可挡,那咱们再行接触也不迟。”
    说着,侧头看向李世民:“二弟认为如何?”
    众人也都看向了李世民。
    这位李阀二公子,生得面容俊朗,举止气度不凡,听得李建成的询问,脸上的沉吟之色退去,神情有些肃然道:“父亲、大哥,我倒是认为,与其摇摆不定,倒不如直截了当!与大乾为敌,断不可取!咱们李阀又是四大门阀之一,未来定然避不开,还不如趁早接触,示之以诚!”
    李元吉嗤笑一声:“什么示之以诚,说得倒好听,不过是未战先怯,束手投降罢了!”
    众人眉头微皱0 ......
    这话说得难听。
    大部分人虽然舍不得手里的权势地位,但心里都是有这个偏向的,未来真的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那确实得按照这个思路来走。
    可直接点破,着实让人生厌。
    李世民对此,脸色不变:“顺大势者昌,逆大势者亡!这是亘古不变之道理!四弟难道连这都不懂?”
    李元吉还要说话,李渊却开了口,他看着李世民,神情颇有些诧异:“二郎,你之前可是一直力劝我起兵举事的,现如今,也认为天命不可违吗?”
    李世民正色道:“父亲,此一时,彼一时!若是大乾未至,我李阀坐居太原,统合关陇势力,未必不能争一争天下大势,可如今,大乾二十万大军精锐已然亲至,天命早非悬而未定之态,李阀除了顺应大势,别无他法!”
    说着,见父亲脸上有些犹豫、遗憾之色,李世民暗自一叹。
    他何曾不感到遗憾呢。
    但事已至此,说什么也没用了。
    眼下最要紧地是调整战略,改“争夺天下”,转为“顺应大势”,这样才有可能在未来,继续存续下去。
    不过他也深知众人心里的犹疑,李世民对此其实也有不少,所以稍作深思熟虑,他便定了决心,拱手道:“父亲,不若让我亲自去边境那5.7里探一探如何?”
    李渊惊愕:“二郎,何至于此?”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