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90-500  大明第一首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490-500(第1/27页)

    第四百九十一章

    阁老的位置空出来一个。

    因为焦芳致仕了。

    内阁的人数一直没有定数, 只是前朝一直维持在三个人的数量中长达六年,后来陛下登基人数也是多多少少,捉摸不定的。

    但是现在内阁空出一个位置, 那不少人就自然很想挤进去的。

    “焦芳走了?”江芸芸震惊,“他舍得走?”

    谢来抱臂,用唏嘘的口气说道:“肯定是不舍的,但这不是也没办法嘛, 外面的人都要骂死他了。”

    “那他就听了?”江芸芸还是颇为不解。

    原来焦芳本来也不想走的,但实在是压力太大了, 出门甚至还会被人扔垃圾,弹劾他的折子垒起来也丝毫不逊色平日里的江芸。

    他自然也很想学前朝刘吉刘首辅做一个巍然不动的泥糊阁老,奈何陛下今日午后直接让张永婉言要他保持一个体面。

    焦芳在家中呆坐着, 大哭了许久,这才不得不提笔写下致仕的折子。

    他是万般不情愿的,但这个世道到底已经不是他的世道了,京城再也容不下他了。

    “刘瑾倒得太快了, 朝廷中的官员都没回过神来,也就跟着换了一大批人,那个张彩, 就是一直卡着楠枝的那个人也被抓起来了,焦芳本来就是靠刘瑾入阁,现在一下成了众矢之的, 陛下肯定是容不下他的。”谢来已经主动坐下来, 准备吃饭了。

    张道长一看他们准备讨论正事,就提溜着两个小孩去和乐山他们一起吃饭了。

    “咱们好好吃饭, 不听她们吃饭还忙着事情。”张道长张罗着, “来来, 先吃饭,都这个时候了,别饿坏了。”

    “算起来,排在其归前面的人也不少啊。”黎循传忧心忡忡说道,“现在突然越过去,可不是要被人戳着骂了。”

    谢来点头,伸出手指来数了数:“确实不少,刘宇、曹元、梁储、刘忠、费宏、靳贵、杨一清、蒋冕,八个呢。”

    内阁自来是按资排辈的,这几人确实都是排在江芸芸前面的。

    “但是刘宇和曹元现在瞧着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瞧着这官身能不能保住都是一个问题。”谢来又说。

    “梁储是个好人选,他一直兼詹事府的位置,陛下的老师,按理这次也该上去了,算是最合情合理的一个人。”

    “刘忠也不错吧,但无功无过,但资历摆在这里,成化十四年进士。”

    “费宏和靳贵也是年少成名的神通状元和探花,但是论起功绩确实差你一点的,但谁叫人家考上的日子比你早呢。”

    “杨一清,这人你熟,成化八年的进士,你师兄,其实资料都在上面这些人上,但奈何常年在边境,也有很多功绩,在京城根基一般,而且陛下有意让他在边境先把城墙修好了,怕是赶不上这一波了。”

    “蒋冕,父母接连丧,丁忧还没回来呢,这个好机会是捞不到了。”

    谢来显然对这些人了然于胸,手指一根根比划着,有条不紊说道:“那你算算,这里面也就梁储和刘忠和你颇有竞争关系,但内阁的事情虽要阁老们提名,陛下也要首肯的。”

    “我的名字也在这里?”江芸芸犹豫说道,“可我怎么对这事一点风声也没有。”

    “哎,要不说李阁老天生是个捣糨糊的好手……哎哎,别瞪眼,随便说说的,外面的人都这么说的,骂我做什么。”谢来嘟嘟囔囔着。

    “李首辅给其归提的名?”黎循传敏锐察觉到,“这,怕是有很大的争议。”

    “没,一开始根本没人提江芸的名字。”谢来没好气说道,“就江芸这个年纪,三十都没到呢,谁没事提她,这不是平白挨骂嘛。”

    “不会是……陛下吧。”江芸芸一听,幽幽说道。

    谢来抚掌:“果然是江其归啊。”

    原来焦芳致仕的折子一上,朱厚照就迫不及待请李东阳去商量阁老人选了。

    李东阳是个谨慎的人,建议不如廷推。

    朱厚照也是个说干就干的性子,直接把人都叫过来,还有个原因大概就是受刘瑾牵连,现在六部尚书,大小九卿都不是齐的,所以召集的速度出人意料得快。

    大家也是被陛下这个风风火火的态度惊到了,一时间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开口,眼神闪烁,面面相觑。

    吏部尚书一向是廷推的主要力量,是有职责在身上的,王恩被众人的目光催促着,犹豫上前,谨慎说道:“吏部右侍郎、詹事府詹事梁储职居辅导,才德允称,精力有余,可担此重任。”

    上首的朱厚照平静点头:“梁爱卿春宫旧臣,学行端谨,誉望素隆。”

    众人一听,眼神相互交错。

    明明事情办的格外顺利,但怎么瞧着就莫名有点不对劲呢。

    “还有吗?”朱厚照继续问道。

    众人震惊,一时间分不清这是客气还是真的想要再找一个。

    若是加上梁储,内阁就有四位阁老了,虽然内阁阁老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十二人,但那一般都是上下人皇帝交接的时候,后续也会慢慢缩减到五人之人,这几年也大都维持在三四人的位置。

    “成化十四年进士,掌翰林院,仍直经筵的刘司直性格沉稳,持正不阿也是极好的人选。”

    朱厚照笑说着:“刘学士自来体弱,且又有五十六,内阁事务繁忙,非常辛苦,朕不忍心看他如此劳累。”

    “杨总制晓畅边事,悉中机宜,也是极好的人选。”

    “如今边境城墙修建要紧,不急于一时回到京城。”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