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0-50  [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一双手从后面揽过自己的腰,将他整个人仰面扑倒在地。

    身前是立刻勒住缰绳,从马上一跃而下,脸色苍白的堂叔荀衍。

    身后所触是一片温热柔软! ! !

    荀攸猛地反应过来,连滚带爬拉开和曹班拉开距离,指指满头细汗的曹班,又指指那匹差点要了自己小命的马。

    曹班摸着自己被压到腹部,长吁一口气。

    另一边,打猎归来的曹炽马上拴着猎物,和几名年轻人一起也回到到了凉亭。

    见曹班和荀攸在地上,荀衍的马在旁边打响鼻,三人皆是惊魂未定的样子,立刻明白发生了何事,连忙下马,来看曹班。

    “君实无事吧?有没有伤到?”曹炽*拉着曹班的衣袖,左看右看,见她身上没有伤口,才放心下来。

    荀衍将荀攸的手指头掰回去,拉着他就要给曹班下跪。

    这一下给曹班的惊骇不亚于刚刚那匹马,连忙和曹炽一起扶起了这对年龄差不到五岁的叔侄。

    一行人回到草亭里,曹班接过曹炽的水囊,打开塞子,闻到里面是散发着果香的凉汤,便没有推辞,小口小口地喝着,压压惊。

    荀衍表示,曹班救命之恩,荀氏必然重谢,曹炽有些不屑,想说话,被曹班用眼神制止了,话锋一转,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40-50(第2/14页)

    曹班介绍了同行打猎的各位世家子弟。

    一个名唤许子将的少年对曹班的义举大为称赞,又听曹炽道:“子将是汝南人士,汝南藏书千卷格物院知晓吧,那是我这位堂侄一手创建的。”

    得知曹班居然就是闻名郡内的格物院主人,众人顿时表情各异。

    曹炽自然是挺起胸膛自满脸骄傲,荀衍惊讶中,带着几分了然,至于荀攸的表情,就是纯纯的惊讶了,下巴好半天没收回去。

    许子将却是又惊又喜,和自己的从兄对视一眼,大声称赞曹班,夸她“武可堪风烈,文足述后叶”。

    对于曹班的这番评价,后来被武朝正史《武书》记录下来,用来形容融帝少时的风采。

    不过当时在阳翟城郊树林中的草亭里,众人却哈哈哈大笑起来。

    “许兄,怎么又把你们那一套,搬来阳翟了。”曹炽调侃少年。

    曹班不明所以,荀衍解释道:“这位许劭子将,和他的从兄许靖许文休,平日里最喜欢品评人物,颍川凡是有些名气的,被他俩遇上,都逃不过这遭的。”

    曹班恍然大悟,许劭被伙伴们嘲笑,有些不好意思,解释道:“我们只是想通过品评,让美好的品行得以发扬,让恶劣的品行得到遏制。”

    曹班问曹炽:“七叔也被评过吗?”

    曹炽表情晴转多云,想来得到的不是啥好词,不过这样还能一起打猎,看来七叔不是心胸狭隘之人。

    众人也知曹炽是故作生气,又是一番笑闹,热闹的氛围中,唯独曹班若有所思,许劭见状,有些不太确定地小声问曹班:“君实也不喜欢这样的品评吗?”

    曹班笑着摇头,她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主意。

    见气氛有些尴尬,荀衍道:“君实可是觉得言多不义?确实,君子慎言”

    “不不,休若误解我的意思了,”曹班解释道,“我是觉得,子将品评得还远远不够。”

    “哈?”亭内众人一时皆不解其意。

    “光品评颍川人士,怎么能够让世间的善恶得到分明呢?”

    曹班走出草亭的阴影,阳光下,黑色的眼睛变成了亮闪闪的琥珀色琉璃珠,她转身,看向亭内道:“不光要评颍川,还要评整个豫州,评整个疆国四域!”

    “要评,就评天下人!评天下事!”

    第42章

    吴声是谯县格物院十三名一期生中的一位,当初舍友江芜玩失踪,就是他怂恿负责点到的吕克,一起去找纪管事告的状。

    一期生作为最初跟随曹班的一批老人,在谯县格物院一号决议出台后,就被分到了各个学部给后进入格物院的孤儿们授课。

    吴声在武部学科方面的成绩, 要远高于学部, 他的性格在一期生中也是最为外放的,常常和出身洛阳的特勤组的学子们打成一片,因此他一直以为,自己会被分到武部。

    “哎, 想当初, 我好不容易打听到分部的消息, 连夜请教了许监督,连教案我都写好了, 谁知道第二天,给我分到了学部的文科呢?”

    吴声手摸着膝头,坐在蒲团上,和身边的人小声抱怨。

    身旁的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带着孩子,一脸看神经病的表情看着这个陌生人。

    好不容易来得早,占了有蒲团,还靠近讲席的好位置, 他可是专门来听“新闻”的,不是来听失意不得志的文士抱怨生活的。

    中年人尽量不理会身边年轻人的絮絮叨叨,努力将注意力维持在被人群环绕的木台上。

    这个不过二十尺见方的小木台,如今可是最近整个阳翟城,不对,应该说是整个颍川郡,最热闹的地方。

    小木台就搭在城中郡守府邸所在的长街口,因为每月初一,会有来自阳翟格物院的小童子在这个小木台上说“新闻”,故而此台也被称作“新闻台”,又因为说新闻是在月初,因此这一活动也被人们称为“月旦评”。

    甚至后来有外地人闻讯来听新闻,问本地人“新闻街”在哪,久而久之,颍川郡太守府前的长街,就被人们改称为“新闻街”了。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