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1章 冬服  二战,我在苏俄当少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11月的寒风呼啸刺骨,苏军在积极为德军的进攻做着相应的准备。
    德军则在阵地上狂欢着。
    由于霜冻到来,原本的泥巴路全都被冰封起来,后方的补给物资,慰问品,香烟,信件都纷纷随着补给车队送来。
    德军后勤部队还专门给前线送上一小批上好的法国葡萄酒,得到前线官兵得一致好评。
    可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应该送达前线的冬季衣物却依旧未见踪影,大批德军士兵却穿的依旧是夏季军服。
    渐渐的随着时间流逝,弹药与补给倒是不断增多,可冬服依旧不见踪影。
    冷风不断吹过,老汉斯裹紧军服,贴身的小棉衣传来的热乎感觉让他感觉有些舒适。
    现在的时间已经来到了11月10号,莫斯科周围的气温已经降至零度以下,德军士兵们开始尝试在占领的村镇以及城市中寻找棉衣。
    北部的德军比较倒霉,因为瓦列里的‘焦土政策’,别说棉衣了,村镇里连人都没有,德军士兵只能拆下一些木头烧火用作取暖。
    驻扎在村镇里的部队则幸运一些,他们可以借助建筑物躲避寒风。
    至于城市…不少小城的建筑物都被打烂了,很难找到没有破掉的建筑物,即便有,也根本不够士兵们分配的,军官们也得取暖呀。
    而那些收集来的棉衣,除去给撤离民众的,多余的全被瓦列里分发给下层的士兵。
    再经过数日的棉衣补充,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至少能确保每人一件棉衣用作保暖。
    够不够安稳渡过这个冬天虽然是未知数,不过目前他们倒是不用再挨冻了。
    中部与南部的德军则稍微幸运一些,他们找到一些苏军未能带走的棉衣棉服分发下去,一些没能被摧毁的建筑物与公寓还能被德军用来取暖。
    可即便这样,大批的德军士兵依旧没有棉衣,穿的还是夏季军服,虽然他们尝试着套两层或者三层衣物,可今年莫斯科的冬天格外的冷…
    伴随着气温降低,套多层衣物的办法也有些不太管用。
    德军不少人已经有感冒的现象。
    而一些将领也看到了目前德军的弊端,他们写了一份报告呈交给中央集群司令部,申请后勤补给尽快将一批棉衣送到。
    中央集群司令部则将这份报告呈交上去。
    消息传到后方,收到消息的希儿有些懵。
    他第一时间大喊:“这完全不对,军需总监已经告诉我,冬装已经运往前线开始下发了。”
    作为德国的一把手,希儿对于前线的情况根本就是一知半解。
    其实德军确实在秋季就提前生产了一批冬衣,只是这些东西因为运力的问题还停留在华沙的车站中,后勤部队的运力根本不够。
    泥浆期时德军后勤部队的主要运输的依旧是弹药以及补给。
    从霜降开始后,德军各式卡车能够保持速度通行,后勤部队主要运送的依旧是弹药,物资,以及信件或者是慰问品,这些东西占据了绝大多数运力。
    但即便后勤部队的运力足够,这批冬衣的数量也远远不够填补缺口…
    德军提前准备的这批冬衣的数量也就够两到三支的集团军士兵们使用。
    跟两百万的数量还差的非常远。
    收到前线的消息后,希儿立刻开始了解前线情况。
    同时立刻要求全国各个军用服装厂加快生产制式棉衣的速度,争取在苏联冬天来临之前给前线部队都提供一份宝贵的冬衣。
    他没有让民用服装厂民转军,他觉得目前还没到如此糟糕的程度,如果让服装厂民转军,那对于德国国内来说就是一种前线遭遇困难的信号…这绝对不可以。
    要知道德军才刚刚入苏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希儿想要让民众们一直对德国以及德军保持充足的信心。
    伴随着希儿命令下达,各地的军用服装厂开始‘迅速’生产棉衣,面对前线的巨大缺口,这些服装厂为了追求速度,大部分冬衣也只是简单的用棉布填充一些棉花就完事了。
    可能在德国这简单的棉衣能够保暖,但对于环境温度极其恶劣的苏联来说,这种棉衣包在身上也依旧会让德军士兵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作用很小。
    更别提1941年的冬天,苏联冬季温度下降的比往年还要狠上不少。
    德军发放的这种临时赶制冬衣的作用就更微乎其微了。
    可即便生产出一批冬衣,目前运力爆满的后勤部队能运给前线多少冬季军服呢。
    希儿做出了抉择,他要求后勤部队的大部分运力先运送补给,少部分用来运送第一批冬衣运往前线。
    在11月中旬过后,后勤部队再主要运送冬衣到前线,这样上半月德军前线能够囤积一批数量不菲的补给,下半月也能提供一批冬衣到前线。
    在12月中下旬真正的莫斯科冬季来临前,前线部队应该会有足够的冬衣来用来保暖。
    而且往好了想,德军或许在11月结束前就能够兵临莫斯科城下,一举拿下莫斯科,然后士兵们在温暖的房间里取暖,等待后续冬衣的到来。
    希儿对于现阶段的德军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十月份,德军就用十天就能推到不到莫斯科300公里的地方地方。
    若不是因为泥浆期的原因,德军的钢铁洪流早就一口气冲到莫斯科城下,开始对红场发动进攻。
    十一月初就能把象征的第三帝国的丸子旗插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上(理解一下)。<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