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0章 公里防线  二战,我在苏俄当少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科涅夫麾下的西方面军自斯摩棱斯克结束后就开始备战,修养,挖掘战壕。
    在基辅之战后结束这两天,科涅夫就收到前线各路部队传来的消息,德军正在大规模的集结部队。
    苏联高层与科涅夫推测德军主力会从西方面军的正面进攻,他们会试图沿着斯摩棱斯克—维亚济马—莫斯科这个方向进攻。
    因为沿着这个方向,苏联有一条非常棒的高速公路,同时这是通往莫斯科最近的道路。
    不同于其他方向的道路充满泥浆,寸步难行,德军坦克可以在公路上肆意驰骋,行进速度会大大增加。
    因此苏联最高方面指挥部在公路上也同样布置西方面军实力最强的两支集团军进行防守。
    就是卢金中将的第19集团军与罗科索夫斯基的第十六集团军。
    他们被部署在维亚济马正前方。
    同时科涅夫也命人准备好了炸药,以备不时之需,这条高速公路绝对不能为德军所用。
    而在西方面军后方四五十公里的地方,就有布琼尼元帅率领的预备方面军所构筑的第二条防线。(此时的朱可夫已经被派到列宁格勒去救火了)
    朱可夫未去列宁格勒之前,便学习瓦列里的滚筒战术构筑多条防线,训练部队。
    而在布琼尼元帅接管预备方面军后,他同样继续朱可夫的决策,构筑防线,训练部队。
    因为预备方面军的机动力量完全不足,布琼尼元帅明白,这支有生力量只能通过构筑防线,打阵地战,依靠层层防线拖住德军。
    否则这群新兵蛋子与德军装甲部队野战,他们只有战死亦或者投降这两个选择。
    德军机动性太高了…将苏军整支部队分割包围,再分成一个个小块吃掉,他们得心应手。
    预备方面军的24集团军与43集团军则被调去守西方面军与布良斯克方面军之间的缺口,他们沿着杰斯纳河一带建立了防线。
    他们陈列兵力,已经补上这接近一百公里的缺口。
    而从基洛夫到沃罗日巴,这345公里长的防线,由经过兵力补充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与精简后的西南方面军部分军队。
    苏联最高方面指挥部将诸多兵力西南方面军的主力调防至苏梅到哈尔科夫一带构筑防线,防止德军南方集军群发动突然袭击。
    而叶夫列莫夫率领的中央集团军群则因为主力部队缺失被解散。
    下辖的第三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与布良斯克方面军合兵一处,受叶廖缅科指挥。
    当然,也许是被叶廖缅科的负战绩给吓怕了,也许是别的原因,大林子特意将叶夫列莫夫重新塞到布良斯克方面军当中,他被任命为方面军副司令。
    用于提防叶廖缅科又干出什么没脑子的事情。
    至于为何不直接将叶廖缅科撤职,一是临阵换将,有损军心,叶廖缅科在鼓舞士气这方面还是可以的,这只大吉祥物有着buff加成。
    二,是他在基辅之战中率领部队进行的迂回侧击做的非常不错,有效在布提夫方向牵制了不少德军兵力,甚至叶廖缅科还亲自上前线,带着数支部队一起进攻,他还险些被数发机枪子弹带走。
    大林子也是念他有点苦劳,愿意给他一次机会,毕竟这么多方面军将领中,谁没有打过败仗呢…
    叶廖缅科也知道自己差点葬送西南方面军的全部兵力,他不是傻子,也并不想吃一颗紫蛋。
    更不想自己的结局如同巴甫洛夫大将一样的凄惨。
    所以他对于大林子的安排并无意见,跟叶夫列莫夫也相处的相当不错。
    这让不少人也就放心下来。
    布良斯克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部分部队总共30万人,他们沿着这345公里的防区构筑了一条长长的防线。
    特别对于乌别德河北岸的突出部,布良斯克方面军在这里布置了重兵,用于防备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
    由莫罗科夫斯基少将率领的第八师也驻扎在特鲁布切夫斯克,作为预备队。
    打完基辅之战后,莫罗科夫斯基也从上校升为了少将,瓦列里的老上司谢廖缅科中校则被提拔为了上校,接任三团团长的莫里森科则被提拔到了上尉。
    参与基辅之战的许多军官都被向上提拔一层,也有不少老兵被提拔为军官的。
    因为现在苏联缺少拥有经验,有能力的基层军官,用来填线的士兵则并不缺。
    守在突出部的苏军部队也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他们构筑多重防线,阵地用来撤退时使用。
    看起来苏军沿着这条800公里的前线,所做的防御都不能说是非常完美,至少应该可以称得上是万无一失,他们已经做好了提防德军进攻的准备。
    三支方面军加起来,负责防守的苏军总共拥有17个集团军,包含90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13个坦克旅,9个骑兵师,总兵力共计140万人。(历史上是125万人,且只有16个集团军。)
    除此之外,苏联自从7月16号开始还在莫扎伊斯克附近修建了第三条防线,苏联动员了10万莫斯科市民修建这条长长的防线,其中大部分都是女性。
    市民们的热情非常高涨,八月份,莫斯科又有三万人主动愿意参加修建掩体工事的工作中。
    这条防线由各种壕沟,反坦克堑壕,步兵掩体组成,苏联是按照长时间驻守使用的标准来修建的,所以工程量非常大。
    截止到9月30号,虽然这条防线还未完成,但也已经初具规模。
    虽然前线防线建立相当完善,但面对装备精良,拥有人数优势的德军,苏军依旧面临巨大的挑战。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