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瓦列里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西部延伸了整条防线。
他将之前在克林附近收集的部队全从前线撤下来用来延伸防线,填补空缺,守在亚赫罗姆的部队则并没有调动。
经过民兵补充,恢复一半人员水平的第18步兵师与第167步兵师这次也重新参与战斗。
他们是负责防守伊克沙到洛布尼亚的主力部队。
同时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也挤出一点部队分给延伸防线。
一时间内苏联最高统帅部也紧急调取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喀秋莎火箭营增援防线。
此处的空白防线被及时填上,德军尝试发动几次规模的进攻见无果后,就暂时没了其他动静。
不过德军此时的主攻目标并不在这里…而是在瓦列里所在的亚赫罗姆。
因为此时第三装甲集群,以及一些德军部队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合围莫斯科,他们必须得拿下亚赫罗姆这个渡河点,向莫斯科后方延伸。
配合古德里安的南部军队在莫斯科后部的诺金斯克进行合围。
第三装甲集群的第七装甲师,第十二装甲师,第一装甲师的部分部队,摩托化第14师,以及第5步兵军友情提供的第103步兵师。
他们在11月29号,迎着飘零的点点雪花,向亚赫罗姆一带发起猛攻!
不攻不行了,他们一晚上统计居然有近两百多名士兵消失不见…谁都知道他们去哪了,肯定跑对面去了。
瓦列里之前埋下的炸弹在德军部队内部成功引爆。
跑来投降的德军士兵瓦列里都给了不错的待遇,有热汤和毯子,至少他们不用冻死。
这些可都是战后未来德国的栋梁之材啊。
…在开始进攻后,雪原的寂静被陡然打破。
枪声,炮声,一瞬间接连不断!
双方的战斗相当激烈……
中士伊万·格罗莫夫的右手已经和反坦克枪的扳机冻在一起。他的呼吸在羊毛围巾上结成冰壳,每一次喘息都像刀片刮过气管。
听着防线上接连不断的枪声,他觉得耳朵都有些疼。
透过瞄准镜,雪原上浮现出鬼魅般的轮廓。
五辆四号坦克正碾过昨夜被炸碎的反坦克堑壕,履带卷起的冻土里还粘着半块带血的呢子大衣。
“700米...650米...”副射手帕维尔的声音像从水下传来。这个十九岁的莫斯科大学生蜷缩在雪坑里,用匕首疯狂刮擦炮弹上的冰霜。他们身后躺着三具遗体,都是炮弹震碎内脏的装填手。
当第一辆坦克压上雷区标志物时。
格罗莫夫扣动了扳机。14.5毫米穿甲弹贯穿侧装甲的瞬间,他听见金属撕裂的声响。
那声音不是来自德军坦克,而是自己冻裂的肩胛骨。反坦克枪的后坐力将他撞向后方冰壁,鲜血从绽开的棉衣里渗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该死…”他嘟囔道。
旁边炮位上的85火炮立刻吐出火舌,远处一辆四号坦勘场被掀开盖子,露出自己火热的一面。
旁边的两名德军士兵被爆炸崩飞在地。
其他方向的德军士兵们哆哆嗦嗦的艰难走在深度没过半截腿的雪堆郑
不时有士兵被飞来的子弹打倒在地。
一些穿着冬衣,提起有准备的德军士兵则趴在雪地中,避免自己被飞来的子弹给打郑
远处的边突然升起一道又一道冒着白烟的‘流星’它们砸在苏军东南侧的阵地上,爆炸的火光陡然响起。
德国人将自己的‘喀秋莎’拖了上来,喷烟者——六管火箭炮,正确的名字叫41式150毫米烟雾发射器。
虽然是41式,不过这火炮早就在39年研制成功了,德国陆军当时嫌这东西威力,机动性差,不愿意使用…
不过看到俄国饶‘喀秋莎’大放异彩,一些参谋就建议将这火箭炮带到前线,看看它们的实战表现。
亚赫罗姆就是德军现在的试验场。
东南侧防线上,85毫米高射炮阵地正在化作炼狱。德军六管火箭炮的齐射将簇的炸成直径十米的熔岩坑,融化的积雪混合着人体组织在高温中汽化。
两名苏军士兵冒着白烟的残肢清晰可见…
炮长尼古拉拖着断腿爬向仅存的火炮,身后雪地上拖出的血痕像一条蜿蜒的赤蛇。
“装填!”他红着眼睛,嘶吼着用冻僵的手指转动方向机。
瞄准镜十字线死死咬住六百米外的三号坦克。炮弹击发时的气浪掀飞了他的护耳帽,耳孔流出的鲜血尚未落地便冻成冰珠。
当穿甲弹楔入三号坦磕炮塔座圈时,尼古拉正用牙齿撕开最后一枚炮弹的油纸包装,他的十指早已冻成青紫色。
两名赶上来的卫生员赶忙给他拉下去,负责接替的火炮组则继续操控着85防空炮狙杀着德军坦克。
德军也是打急眼了,他们试图将部队全都压上去,以达到快速突破苏军防线的目的。
德军步兵已经在各个方向接近防线。
在防线北翼,德军喷火兵撕开了缺口。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