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7章 天时地利人和  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秦诏跟随沈逾白走出府衙时,周显已然骑着马守在马车旁边。
    与初次相比,周显脸上又多了几道疤痕,身上的杀气也多了几分。
    秦诏忌惮地看了一眼,便在秦忠的搀扶下上了马车。
    刚坐下,就见沈逾白已然上了马车。
    “沈大人这是?”
    沈逾白道:“通府穷困,只一辆马车,委屈秦大人与下官共乘一辆马车了。”
    便是心思深沉如秦诏,此刻也难掩错愕。
    “若本官没记错,秦家刚给通府捐赠了三十万两纹银?”
    沈逾白正色道:“秦家的银子是捐给百姓的,府衙如何能私自挪用。再者,那银子还未到通府。”
    秦诏的家书送到秦家后,秦氏一族便内斗起来。
    上回为了保住秦诏,他们捐赠了大量的地,族里已经大不如前,再凑三十万两银子出来,那就是将整个家族的底子全掏空了。
    秦诏虽已位居三品,一只脚迈入内阁,可若为了他一人就葬送基业,必然影响后代的科考之路,族里反对的人极多。
    可惜,家族秦老爷乃是秦诏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又从家书中得知秦诏境况极危险,便力排众议,要全族筹钱。
    遇到那等激烈反对之人,秦老爷只问一句:“一旦他入阁,这些银钱商铺还能少了咱全族?”
    族里的反对声就小了一半。
    一个阁老的影响实在太大,让家族兴起实在不是难事。
    此前致仕的于阁老,家中良田超十万亩,可谓一方大地主。
    若秦诏能入阁,凭着首辅的关系,只要多在内阁待几年,十万亩良田也不在话下。
    更何况,能如秦诏般位居三品的官员实在凤毛麟角,谁也不能保证族中什么时候才能有小辈爬到秦诏的地位。
    经过十来天的拉扯,秦族终究还是筹钱。
    家家户户按男丁人数出钱,等收上来,发觉根本不够,只得卖了一些不赚钱的铺子。
    如此一来,秦族算是被彻底掏空。
    十日前秦家的信已经送过来,告知银子已从建康府出发了。
    这消息秦诏自是不会瞒着沈逾白。
    自那日他醒来看到满屋子昏睡的黑衣人,秦诏便是一阵后怕。
    待沈逾白回来,却是面不改色地让人将那些黑衣人一一抬出去,还笑着对他道:“竟只派了二十人来杀钦差大人,比派去杀本官的还少十人,实在不将钦差大人放在眼里。”
    秦诏便知沈逾白这人比他狠辣太多了。
    此后临海数次出手,却无法伤他分毫。
    秦诏便想,临海这些人碰上沈逾白也是倒了血霉。
    又想到秦族那些蠢货,竟未拉拢同乡的沈逾白,反倒是与之为敌,便恨不能将那些得罪沈逾白的秦家人逐出家族。
    因此在听到沈逾白说银两要给百姓用,他虽不信,却并不出声反驳。
    “兵马已然进入临海,沈六元以为下一步该如何?”
    沈逾白只是四品知府,比秦诏的官阶低了不少,若喊官名,就有些以官位相压的意思。
    不若喊沈六元,一来避开官位,二来也展现他的善意。
    既已动了手,必要将临海之事办成,而此事能否办成,全赖沈逾白,秦诏自是尊敬有加。
    “人证在手,又有锦衣卫相助,大人可放手去办。”
    沈逾白此言便是给秦诏吃了一颗安心丸。
    马车到临海城门口时被拦了下来。
    以往临海城虽也有不少兵卒守城,却没今日这般戒备。
    直到秦诏亮出自己的身份,那些兵卒才将人护送进入临海,直接去了都指挥使司。
    此次领兵的乃是一位正二品的都督佥事,名张苓。
    正二品都督佥事亲自前来,可见天子如何震怒。
    一见面,张苓便道:“本官乃是领兵护卫钦差大人,临海之事还需钦差大人亲自主持。”
    秦诏笑着拱手:“那就劳烦张大人了。”
    张苓并不与他多话,而是道:“临海官员如此猖狂,引得陛下与众位阁老大怒,还望秦大人能早日将此事办妥。”
    “本官明日便开始审理薛岩。”
    秦诏早已迫不及待。
    事情既已敲定,张苓将目光落在沈逾白身上:“本官听闻沈六元领着妇孺便将海贼打得抱头鼠窜,不知是如何办到?”
    秦诏神情微变,很快又恢复自然。
    沈逾白道:“不过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侥幸而已。”
    “天时为何?地利为何?”
    张苓追问。
    他本就是武将,靠着战功一步步升迁,对那些管着武将的文官十分不喜。
    在他看来,这些文官不通战事,只知夸夸其谈,如何能以文御武?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