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9章 授课  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太子神情颇为尴尬:“沈先生教导得是,只是孤日常学业繁重,并无空闲如今日般走出来。”
    天元帝的兄长极多,就连天元帝自己都从未想过皇位会落在他身上,只想安心做个闲散王爷,对太子更是放纵,只学些启蒙便是了。
    人算不如天算,天元帝那么多兄长一个接着一个死了,这皇位落到天元帝手里时,天元帝也是手足无措的。
    待天元帝登基,疏于课业的太子就要将以前落下功课尽数捡起来。
    能任太子讲师者,各个都是极有才学之人,从小莫不是被捧着的神童。
    待到与太子授课,发觉太子资质平庸至极,如何能不失望叹息?
    如此储君,怎能担得起诺大的江山?
    那些讲师们便越发严苛,太子也就丝毫没有空闲。
    长期待在屋子里,时时刻刻被打压,太子越发木讷。
    天元帝偶尔会查看太子功课,心中对太子也是越来越失望,到如今,天元帝一想到太子就心中郁结,只得将太子的学习时间拉得更长,以期勤能补拙。
    因此,太子每日只能睡两个时辰,虽才二十有三,却是满脸疲态。
    沈逾白道:“往后若是臣的课,殿下就与臣在外上吧。”
    太子双眼是藏不住的惊喜:“在外写字背书颇有不便,会不会影响沈先生授课?”
    “经学伦理,治国之道,自有其他才学横溢之先生为殿下讲解,臣便与殿下讲讲民生。”
    沈逾白认为太子作为储君,最该学的不是才学,该学的是治国之策,是民生疾苦。
    可惜因太子错过了才学积累,天元帝和各位先生都拘着他学,竟没让太子参与朝政,实在本末倒置。
    太子并非要当老学究,他要做的是治理国家。
    太子一听就极为紧张:“孤对朝堂之事知之甚少,怕一时半会学不会。”
    “臣入朝时日尚短,也并不甚精通,只讲些家乡之事,地方之事。”
    沈逾白的话倒是让太子松了口气,转瞬又好奇起来。
    沈逾白以沈族一位族人家中的田地为例,将一家每年如何种地,收成如何,又要交多少税粮,最后一人每日的口粮为多少。
    这等新奇的事从未有人与太子讲过,太子便如听故事般,颇为入迷。
    “如此说来,那户人家交完税粮,所剩粮食竟只堪堪够一家人所用?”
    太子惊讶。
    沈逾白应道:“正是如此,且这还是好年成,若遇上灾年,连这些粮食都收不上来。为了储粮熬过灾年,农户们是不能吃饱的。”
    “每次灾情,朝廷不都会拨救灾银与救灾粮吗?”
    沈逾白目光平静看向太子:“太子以为,如此多的银子与灾粮,都会尽数落到灾民手中吗?”
    太子一愣,下意识开口:“难不成还有人敢贪污?就不怕被砍脑袋吗?”
    在他心中,天元帝是明君,大越在其治理下日渐繁荣,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
    “太子身居高位,百官在太子面前自是都抢着表忠心,太子殿下又如何知谁是忠谁是奸?”
    沈逾白并未避开此话,而是直白和太子讨论上了。
    太子被问得愣了神。
    凡是他能见到的官,个个都是为大越江山鞠躬尽瘁的忠臣。
    若朝中果真都是如此忠臣,腐败又从何而来?百姓为何连饭都吃不饱?
    此前太子从未想过,只知国库空虚了,天元帝抄了贪官的家充盈国库。
    “殿下可知,年前官员们一共给国库捐了多少银子?”
    沈逾白又问。
    太子忍不住问道:“多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逾白伸出两根手指:“两千多万两纹银。”
    太子惊得瞪大双眼,整个人如同僵住。
    他方才知道,二十两可让一大家子富裕地过一年,两千多万,又能养活多少人家?
    官员们一年的俸禄才多少,这些多余的银子除了贪墨,还能从何而来。
    太子的震撼可见一斑。
    话到此处,沈逾白便止住了。
    等太子静坐片刻,沈逾白又带着他在园子里走了会儿,讲了村里人一些趣事。
    于太子而言,百姓多是文卷上的一串数字,或书中的一行字,今日听沈逾白所讲,太子方才意识到百姓都是活生生的人,与他一样需吃饭喝水的人。
    待沈逾白要离开时,太子极为不舍。
    此后,太子就盼着沈逾白授课。
    可惜沈六元还兼任兵部左侍郎,实在忙碌,十天只有一天可来给他讲课。
    十天内,他就能有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出门晒晒太阳吹吹风,再听些民间故事,田园小趣。
    若说与沈逾白相处时最高兴,太子最怕的就是与天元帝一同吃饭。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