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0章 五道口拆迁  人回家的路有多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在鸿儒培训中心一路高歌猛进,教学口碑与日俱增,生源如潮水般涌来,正向着更高峰冲刺的时候,命运却陡然来了个急转弯 —— 位于五道口的那座充满欢声笑语、承载无数温馨回忆的小院,竟然毫无征兆地面临着拆迁的命运。这还不算完,与之相伴多年,在街角默默为邻里提供便利的洗衣店,也同样未能逃过此劫。
    一时间,平静的生活被搅得波澜四起。那小院,春日里繁花似锦,院中的海棠花如粉色云霞,引得蜜蜂嗡嗡忙碌,鸿雁总在花下晾晒衣物,衣物沾染花香,孩子们穿着满是春的气息;夏日夜晚,一家人围坐葡萄架下,月光透过枝叶洒下细碎银光,边品尝清甜葡萄,边谈天说地,笑声惊飞栖息的鸟儿;秋日金黄,银杏叶落,孩子在落叶中嬉戏,鸿雁将洗净的床单晾在绳上,随风轻摆,似秋的旗帜;冬日雪落,鸿儒扫出小道,洗衣店蒸汽腾腾,暖了路人身心。如今却要与它告别,任谁心里都不是滋味。
    洗衣店呢,从早到晚,洗衣机嗡嗡作响,衣架上挂满洗净衣物,邻里进进出出,谈论着家长里短,交换着生活琐碎,它是社区的温暖一角,承载着大家的日常所需,如今也即将消逝。
    消息传开,邻里间也炸开了锅。隔壁的张奶奶颤颤巍巍地走来,拉着鸿雁的手,眼眶泛红:“闺女啊,这小院说拆就拆,往后咱还能像从前那样,串串门、唠唠嗑不?我这心里空落落的。” 对门的李大叔重重地叹了口气:“这洗衣店没了,以后洗衣服可就没这么方便咯,关键是少了个大伙聚聚的地儿。” 还有年轻的小吴,刚搬来不久,也满是惋惜:“我还想着跟鸿儒叔多学学教育孩子的经验呢,这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言语间尽是不舍与无奈。
    面对这般突如其来的双重变故,全家人的心情沉重得如同铅块。大家强忍着内心的不舍与焦虑,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齐聚一堂,不得不坐下来,共同商讨应对这棘手难题的策略。拆迁方给出了看似清晰明了的两种选择:其一是接受一笔丰厚得让人咋舌的补偿款,那数字足以改变许多家庭的经济版图;其二则是接受崭新的楼房,开启全新的居住篇章。
    鸿儒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脑海中不断思索着。他深知这个决定关乎着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小家庭的未来,容不得半点马虎。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先把几个已经结婚成家的孩子们召集起来,一同商议此事。
    当鸿儒缓缓开口,提出自己倾向于接受补偿款,并计划将这笔钱合理地分给孩子们时,秋盈第一个轻轻点头,表示没有任何意见。回想起过往,秋盈心中泛起一丝酸涩,几个孩子小时候,由于精力有限,她难免在照顾上有所疏忽,甚至还出现过偏爱。那时孩子年龄相近,她又时常被生活的琐碎和育儿的压力裹挟,焦虑如影随形。在几个孩子中,静儿最为懂事,家里的活儿总是抢着干,可即便如此,犯错时挨打却也最多。但岁月流转,静儿始终怀着一颗孝顺之心,默默为家庭付出,从未有过怨言。
    两个儿子身着笔挺军装,坐姿挺拔,他们互相对视一眼,沉稳地点头。身为军人,他们长期扎根部队,单位早已贴心地分配了住房,平日里生活起居无忧,在额外的房子需求并不是那么急切。况且,他们内心深处一直怀揣着对父母的感恩与对兄弟姐妹的关爱,想着若是能有一笔资金助力父母安享晚年,或帮扶兄弟姐妹,也是尽了为人子女、手足的本分。
    大女儿作为一名备受尊敬的大学教师,所在学校为教职工精心打造了舒适宜人的宿舍楼,居住条件颇为优越,住房问题早已迎刃而解。她轻轻推了推眼镜,微笑着说:“爸,您就放心吧,我这儿不缺房子住,您看怎么安排对咱家最好就行。”
    二女儿则与身旁的爱人 —— 那位在画坛颇有建树、作品屡屡获奖的画家,轻轻交换了一个眼神。夫妻二人凭借出众才华与多年打拼,收入颇为可观,经济状况相对稳定。她拉着鸿儒的手,亲昵地说:“爸,我们也支持您的决定,这钱您分配就好,咱们一家人齐心,不会因为拆迁款闹矛盾。” 鸿儒欣慰地看着懂事的儿女们,眼中闪着感动的泪花。
    在繁华都市的喧嚣声中,五道口那片曾经热闹非凡的区域迎来了大规模的房屋拆迁工程。然而,位于宋庄的那个宁静小院却幸运地未受到这股浪潮的冲击,依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与此同时,培训中心那些自建的房屋或许也难逃被拆迁的命运。面对这样的局面,一向足智多谋的鸿儒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展开了全新的规划,试图在这场变革中寻找到新的机遇与发展方向。
    鸿儒清了清嗓子,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说道:“虽说咱们现在面临不少难题,但只要一家人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培训中心这边,我想着咱们得提前布局,找找新的场地,不能让学生们没处上课。另外,也可以考虑拓展线上课程,这也是当下的趋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人回家的路有多远请大家收藏:人回家的路有多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儿子微微点头,接话道:“爸,我在部队接触过一些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线上课程这事儿我可以帮着出出主意,看看怎么搭建平台,优化教学体验。”
    二女儿静儿也积极响应:“我在医院工作,也认识不少搞教育心理的专家,咱们可以请他们来给线上课程做些指导,让学生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画家女婿在一旁补充:“说到拓展,艺术教育这块市场潜力不小,咱们可以结合培训中心现有的经验,开发一些特色艺术课程,吸引更多学生。”
    大女儿推了推眼镜,思考片刻说:“爸,关于寻找新场地,我可以利用学校的人脉资源帮忙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租金也得在咱们承受范围内。”
    秋盈看着孩子们踊跃发言,心中满是慰藉,她轻声说道:“看到你们这么齐心,我就放心了。不管以后住哪儿,咱们这个家的根不能散。”
    鸿儒再次环视一圈,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好,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咱们就一步步来,先解决培训中心的场地问题,再把课程优化好。至于拆迁款,咱们也得规划好怎么用,既要保障生活,也要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我相信,咱们一定能迎来新的契机。”
    当鸿儒一家正为五道口小院和洗衣店的拆迁事宜揪心不已,同时又忙于应对培训中心可能面临的场地危机时,鸿平的一番建议仿若一道曙光,穿透层层阴霾,照亮了新的发展方向。
    鸿平匆匆赶来,一进门就兴奋地大声嚷嚷:“哥,嫂子,我听说咱家这院子要拆迁的事儿了,可我这一路琢磨过来,觉得这说不定是个大转机呢!” 他一边说着,一边大步走到桌前,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眼神中透着难以抑制的期待。
    鸿儒抬起头,眼中带着几分疑惑:“哦?你这话怎么说,鸿平?”
    鸿平微微前倾身子,双手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已经看到未来学校的模样,兴致勃勃地开口:“咱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