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秦胜没忍住被她逗得笑了出来。
楚易安也笑了,两人对视一眼,将那些杂乱的思绪都暂时抛之脑后,认真做起了接下来的事。
接下来是一场很重要的战役,收复河西。
山东六国的变化没有逃过秦孝公和卫鞅的眼睛,趁着魏国大败,军队战斗力大不如前,他们决心抓住这个大好的机会。
在魏国派出上将军庞涓攻打韩国之时卫鞅其实就已经料到了庞涓必然第二次败在孙膑手中。
他们聚集了大量的兵力过去,镇守函谷关的大军也尽数东调,人都走了,对栎阳的威胁自然解除。
秦孝公和卫鞅抓住这个大好的机会赶忙安排人迁都咸阳。
迁都是项大工程,若是外部环境太过动荡对自身威胁太大的话无论如何也是不能迁都的。
趁他们打起来了顾不上他,当然得赶紧搬。
于是栎阳三分之二的人口浩浩荡荡迁往了咸阳,还有其他地方也迁过去不少,一下就去了三十多万,却也只占了咸阳的一半。
卫鞅没有打算继续迁人过来,随着咸阳的发展,日后定然很多人会自己过来。
刚迁都咸阳很多事情都还没来得及处理,可就是这时,马陵道齐军大败魏军的消息传了过来。
庞涓死了。
秦国上下举国同庆。
秦人对魏国完全可以说恨到了骨子里。
毕竟封锁秦国的是魏国,攻进函谷关让秦国痛失河西之地的也是魏国,撺掇六国瓜分秦国的还是魏国……
魏国对秦国的各种手段简直压的秦国喘不过气来。
秦献公是在和魏国的大战中死的,秦孝公也被魏国逼的立下了国耻石。
秦国百年的屈辱仇恨全都在魏国身上。
如今这个百年宿敌一朝大败,热衷于灭国大战的庞涓也死了,他们怎么能不开心?
百姓们开心的甚至都换上了新衣服,街上比过年还热闹。
但是卫鞅很冷静,他没有被魏国失去庞涓的喜悦冲昏头脑。
魏国虽然败了,但是跟秦国其实没什么关系,毕竟不是秦国打败的,他下令让大家都冷静些后便与秦孝公商议起了收复河西的事。
秦孝公苦于没有合适的将领,也是到了现在,这么多年了,他才知道卫鞅不只是法学奇才,兵学一道上的造诣也极高。
这让秦孝公激动不已,大笑上天何其佑护秦国也。
自古以来名相名将都是奇才,通一途就已经能带领国家更上一步。
像这种文武兼具的将相人才百年难遇,自战国以来也就一个吴起称得上出相入将的特异之才。
没想到卫鞅竟然也是,孝公如何能不开心?
于是他放心的让卫鞅准备起了接下来收复河西之战。
秦国这边喜气洋洋,魏国却是愁云惨淡。
庞涓死了,魏惠王整个人都虚了。
庞涓活着的时候魏国的军队天下第一,对每个国家他都可以颐指气使,谁不看他脸色?
但是马陵一战后六国全都翻脸了。
韩国和赵国就不说了,他都派人要灭人家的国了,关系能好到哪去?本来就势同水火。
但是一直以魏国马首是瞻的楚国居然跟齐国结盟要讨回之前割让的土地?
连燕国这个软蛋也给了魏国冷脸,把特使给召了回去?
魏惠王自上位以来从来没有被人这么冷淡过,偏偏这时老将军还跑来跟他说秦国意图收回河西,给魏惠王气的够呛。
但是他看不起秦国。
一群老旧残破之师,随便打打就得了,老将军居然妄图调走守卫国都的三万铁骑?
人调走了谁来保护他?
老将军好说歹说,魏惠王还是没有同意,还给他上头安排了个卧龙公子卬。
太子那个凤雏镇守安邑,预防齐国赵国袭击,老将军差点气死。
公子卬知道来攻打河西的人是卫鞅后很是不屑一顾。
老熟人啊,那不是以前公叔痤府上的中庶子(官职)吗?
一个中庶子跑到秦国做了大良造,还变法?就你这样的人变的法可想而知啊。
尽管后边的内容还没写,就魏惠王、公子卬和太子三人的对话听的秦胜都为老将军感到窝火。
不论攻打的是谁,战前轻敌都是大忌,身为将领公子卬不仅不清楚秦国的变化就贸然下结论,更是以一种蔑视的态度看待秦国。
这已经不是失职这么简单了。
这人若是他手下的人,秦胜觉得他迟早削了他脑袋,可这样一个人在魏国居然能做丞相?
除了拍须溜马大言不惭给人画饼之外,秦胜实在没看出来他还有什么才干。
魏惠王身为第一强国的国君,若不是先祖打下的基业哪轮得到他对六国指手画脚?
之前庞涓的计策不听,现在老将军的话也不听,就乐意听公子卬的话。
秦胜都要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