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转眼间,春去秋来,又到了一年收获的季节。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如今的苏家庄已是旧貌换新颜,原来的阡陌农田大部分已经被林立的厂房所代替,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正在拔地而起,未来苏氏集团的办公大楼、员工宿舍大楼已经初具雏形。
距离厂区五公里外,现代化的学校、医院和居民小区,已按照建设规划发起动迁计划,只待年后一开春便准备破土动工。
如今的苏家庄,除了原苏家庄的居民区依旧保持原样未动迁外,原有的土地基本已被厂区占用完毕。
苏家庄小学因为距离主厂区近,属于厂区未来扩展要占用的地块之内,但因新的校区还未建设,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上学,原苏家庄小学依旧在使用中,待新的校舍建起来后,再行动迁。
苏家庄,苏家前院。
屠宰场的车载着一车出栏的大肥猪刚走,硕大的猪舍里顿时空了下来。
苏长江一边嘟嘟囔囔, 一边不情不愿地出粪。
苏白氏拿着水管,一根手指半堵着出水口,水花强劲,将猪舍里苏长江未清理干净的污秽残渣冲掉。
母子俩一前一后,在臭烘烘的猪舍里忙碌着。
周晓丽摸着手里一沓崭新的百元大钞,手指沾了口水,将数了三遍的钱又喜滋滋地数了一遍。
苏小宝背着书包跑进院子:“妈妈,我回来了!咦!这么多钱!给我一张,我要去买干脆面、麦丽素、山楂片!”
说着就要上手抢。
周晓丽眼见儿子跑回家,刚想将钱往兜里揣,结果还是被苏小宝给逮了个正着!
苏小宝今年7岁,正上着村小学的学前班,村里的老人们习惯称之为“育红班”。
学前班一年制,属于幼儿启蒙阶段,一年后正式入小学一年级。
周晓丽的两个大儿子已经去了安乐乡的镇初中读书,平日里住校,两周回家一次。
跟前膝下只有小儿子苏小宝,是苏白氏、苏长江和周晓丽的心头肉、掌中宝。
平日里对苏小宝基本是无所不应,除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那是要什么给什么。
周晓丽赶紧举高了手,从一叠钞票里抽出一张五元的钞票塞进宝贝儿子手里:“哎呀,我的小心肝啊,又馋嘴了!这张给你,你去代销点里买,想吃啥就买啥!剩下的钱顺便打瓶酱油回来!今天卖了猪,妈给你做好吃的!”
村里的代销点苏小宝早就跑熟了,接了钱就继续伸手要:“跑腿费,一块钱!”
周晓丽宠溺地捏了捏苏小宝的脸:“小臭蛋儿,真滑头!给你给你!”
一边说一边从裤兜里掏出一块钱,这才打发走了纠缠不休的苏小宝。
正在猪圈里忙活的苏白氏和苏长江也看见了这一幕。
苏白氏一边冲洗一边扬声喊:“晓丽啊,小宝都放学了,你赶紧做饭吧,别饿着孩子!”
周晓丽不耐烦地应道:“知道了,这就做!你们搞干净点!下午猪崽子们就送过来了!”
这几年靠着村里的厂子,养猪确实赚了不少钱,就连前夫那边欺负过她的叔伯兄弟都曾低下了头来求她,想通过她这边的关系进厂做工。
苏家老院的人没一个能进村企的,她就更不可能了。
虽然没有傍上苏妍这棵大树,但只要她还在苏家庄,就能喝上村企这口汤。
虽然她最终没有帮前夫那边的叔伯兄弟任何忙,但对方的低头哈腰和满脸恭敬,还是让她舒心了好一阵。
秋日的天高远辽阔,湛蓝的天空飘着丝絮状的白云,看的人格外爽气。
周晓丽心情大好。
这两年因为苏家老院所属田地的征用和补偿,她的钱包迅速鼓了起来。
苏长河一脉子嗣已绝,张玉花已经彻底疯癫,按照农村的规矩,二房原来的土地、宅居地的所有权都归属给了苏家老院。
如今的苏家老院,当家做主的人早就变成了周晓丽。
苏长河家的田地、宅居地、牲畜等家产,自然也就进了周晓丽的腰包。
以放弃赡养苏白氏为交换条件,苏家老三苏长湖自动放弃了苏家老院的占地份额,他在县城里有了自己的产业,也不屑于回苏家庄争那点儿家产。
何况放弃赡养苏春江和苏白氏,苏长湖是乐意之至。
苏家老四苏长海入赘了安泽市的路家,借着岳父岳母的势力在当地混的风生水起,农村的父母兄弟姐妹除了是他的累赘和污点外,没有任何助力。为了避免被父母兄弟拖累,他从学校毕业后,就再没回过苏家庄。
就连苏长河被枪毙,苏春江逝世,家里发生那么大的事,苏长海更是连个面都没有露过。
苏白氏也默认了苏长海这个儿子是给别人养的了。
苏长海在苏家老院占的土地份额的补偿款,自然也就进了周晓丽的腰包。
如今的周晓丽在整个苏家老院可谓是一手遮天,意气风发,野心勃勃!
从前夫家带来的两个儿子也入了苏家庄的户口,和其他苏家庄的孩子一样享受着苏家庄的教育福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嫁进苏家后出生的儿子苏小宝,也进了苏家庄小学,免费享受上了苏家庄的教育资源。
兜里有了钱,婆婆听话,丈夫也对她唯命是从,三个儿子上学不用花钱,没有小叔子、小姑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