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八章  安陵容重生之后宫我做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会做人,吃了太后的还不忘拿出来显摆,这嘴上的功夫,姐姐可得多教教妹妹,省得妹妹总是实话实说,得罪了人还不知道。”
    话语里的醋意与不屑愈发浓烈,仿若刺鼻的酸醋,她年轻气盛,看不惯陵容这般曲意逢迎,只想凭一时意气戳穿这虚假奉承。
    玫嫔白了庆贵人一眼:“庆贵人,您要是有这闲工夫挑刺,不如多念念书,省得一张嘴净说些没脑子的话,平白惹人笑话。”
    她双手抱胸,下巴微扬,艳丽的面因愤怒更添几分生动,仿若燃烧的晚霞,毫不留情地反击,护着陵容,也为自己争那一口气。
    嘉嫔在一旁掩唇轻笑,仿若一只偷了腥的猫,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火上浇油:“瞧瞧,这姐妹们拌起嘴来,倒比那戏园子还热闹。这宫里的事儿,可复杂着呢,有些情谊,看似坚如磐石,实则脆如薄冰,一捅就破。”
    眼神在二人之间来回梭巡,仿若灵动的精灵,挑拨之意愈发明显,妄图挑起更大纷争,仿若渔夫撒下渔网,坐收渔翁之利。
    陵容心中一紧,面上却仍镇定自若,轻轻一笑,仿若春日绽放的梨花:
    “嘉嫔姐姐说笑了,臣妾与玫嫔姐姐不过是相互照应,在这宫里,真心难得,总好过一些心怀鬼胎之人。臣妾们虽出身低微,但也懂得感恩,知道谁是真心待我们,谁是假意敷衍。”
    她目光扫过嘉嫔,带着几分挑衅。
    太后将一切尽收眼底,微微皱眉,眼神愈发冷峻,仿若寒冬腊月的冰湖。良久,她看向皇后,声音沉稳如钟,带着不容违抗的命令:
    “皇后,你身为后宫之主,当以六宫和睦为要,莫要让这些琐碎扰了皇上休养,失了后宫体统。你需得拿出后宫之主的风范,约束众人,若再有此类事情发生,哀家唯你是问。”
    转而目光如炬,扫向众人:“你们也都听好了,这紫禁城刚平静不久,哀家不希望再生波澜。都把心思放在侍奉皇上、绵延子嗣上,若有谁敢兴风作浪,哀家绝不姑息,定当严惩不贷。这宫闱之中,本就该是祥和之地,莫要让争宠夺利的污血玷污了这皇家圣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后一番话,掷地有声,仿若一道紧箍咒,套在众人头上,让这刚刚还喧闹不止的慈宁宫瞬间鸦雀无声,仿若被施了静音咒,只有众人沉重的呼吸声,仿若在诉说着各自的不甘与忐忑。
    众人皆低头应是,各自心怀鬼胎。
    这一场请安大戏,在太后的威严下暂时落幕。
    晨晓的微光,宛如轻纱透过慈宁宫精美的窗棂,丝丝缕缕地洒落在金砖地面上,仿若为这庄重肃穆的宫殿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众妃嫔们依礼请安已毕,莲步轻移,衣袂飘飘,仿若彩蝶纷飞般依次退下。
    唯有弘历,身姿挺拔如松,端坐在殿内,龙袍上繁复的金线在那熹微的晨光中闪烁着熠熠华光,映照着他面庞上几分凝重深沉之色,仿若有大事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太后高坐凤椅之上,她身侧巨大的屏风上,龙凤呈祥的刺绣栩栩如生,似随时都会破壁而出,翱翔九天。
    太后目光深邃如渊,缓缓移向弘历,手中轻轻捻动着一串翠玉念珠,那念珠颗颗圆润,在光影交错间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她朱唇轻启,声音虽不高亢,却仿若洪钟,于这寂静的大殿内悠悠回荡:“皇帝,众人既已散去,你独留于此,所为何事?但说无妨,莫要让哀家揣测。”
    弘历闻听,微微欠身,拱手作揖,动作优雅而恭敬,尽显帝王之仪。
    “皇额娘,儿臣今日留下,实则是想与您商议一桩要事要与皇额娘商议,是关乎已逝的慧贵妃。”
    言罢,他微微顿了顿,似在斟酌言辞,狭长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仿若那尘封的往事正悄然翻涌。
    太后微微挑眉,目光中透出几分疑惑与探究:“哦?那慧贵妃……她生前犯下巫蛊之术这等大逆不道之罪,还谋害其他妃嫔,早已被废为庶人,如此劣迹斑斑之人,还有何事值得你我在此商议?”
    她语调平稳,语速不疾不徐,却字字如钉,仿若以言语为剑,提醒着弘历莫要忘却那后宫曾被搅乱的血雨腥风。
    弘历轻叹了口气,缓缓站起身来,踱步至殿中,龙袍的袍角随风轻轻摆动,仿若带出一抹沉重的气息。
    “皇额娘,儿臣知晓她罪无可恕,可她生前亦有诸多迫不得已之处。”
    他抬眼望向窗外,似是陷入往昔回忆之中,“慧贵妃天生身患寒症,自幼便受尽苦楚,每至寒冬腊月,寒毒侵体,彻夜难眠,仿若置身冰窖,生不如死。”
    言辞间,满是怜惜之意,仿若那贵妃往昔受苦之景正一幕幕浮现于眼前。
    太后静静地听着,目光却依旧冷峻如霜,手中的念珠依旧不紧不慢地捻动着:“即便如此,她也不该心生恶念,用那巫蛊之术残害他人,后宫安宁岂容她如此践踏。哀家执掌后宫多年,这等事若不严惩,日后何以服众?”
    她轻抚着手中的翠玉念珠,每一颗珠子似都承载着后宫的规矩与秩序,不容亵渎,仿若在以无声的语言强调着后宫的威严。
    弘历面露苦笑,缓缓转身,面向太后,双手微微握拳,似在压抑着内心的情绪:“皇额娘,儿臣实不相瞒,这其中另有隐情。”
    他微微一顿,目光在太后脸上轻轻一扫,仿若在试探,继而又道,“当初,为制衡高家势力,咱们不得不出此下策,以至于她寒症愈发严重,直至抱憾离世。”
    言及此处,他眼中闪过一抹愧疚,声音也低沉了几分,仿若对往昔决断有所追悔,又仿若在观察太后的反应。
    太后听闻,手中念珠猛地一顿,目光如炬,直直地射向弘历,仿若要穿透他的内心:“皇帝,你这话里有话,到底是何意?哀家虽知晓高家势大,需得制衡,可也未曾想你会这般含糊其辞。”
    她的声音拔高了些许,带着几分斥责之意,殿内气氛瞬间凝重如铅,仿若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弘历请罪,龙袍在身前铺展开来,仿若一片金色的云:“皇额娘息怒,儿臣知错。当时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