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章 藏宝  下岗后,带全家致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大家在屋里忙活,明月一直呜呜哇哇地说着,根本没听到明玉的呼喊声。

    看到黄山抱着明玉过来,又看到她脸上的指头印,黄母心疼得眼泪直掉。

    “外婆,我打赢了,还抢回了东西,你们夸夸我呀!”

    明玉眼睛亮晶晶的,期待着大家的夸奖。

    一家人又围着明玉嘘寒问暖,她拼命抢回来的簪子就被人随手放到了一边上。

    明月好奇地看着旁边的簪子,伸手去拿,一不小心就掉在了地上。

    明玉正在重演刚才的场景,一脚踏了上去,把她摔得一咕噜坐到了地上。

    地上簪子发出细微的声音,簪身破了条裂缝。

    林宏明连忙把摔倒的明玉抱起来,又捡起簪子。

    他忽然发觉簪身不对劲,举过头顶,对着阳光一照,发现里面好像有东西。

    “簪子里有东西。”

    林宏明这话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黄丽一脸严肃地看着他,出门去叫黄父过来。

    黄父刚把黄有才送走,正好奇屋里为什么没人时,就看到黄丽来喊他。

    黄父到了屋里,第一眼就看到了明玉脸上的伤,心里顿时就愤怒了,难怪黄天赐支支吾吾的,原来是打明玉了呀!

    他心里后悔得不行,早知道刚才就好生问问他,也好为明玉出口恶气。

    林母把簪子拿到黄父眼前晃动,“老头子,你看,簪子里有东西。”

    黄父把目光从明玉身上移到了黄母手里,他仔细端详着簪子,怀念地说道:“这是我妈的簪子,她临终前一直要我找到它,守住它,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找到,还以为它丢了。”

    黄父接过簪子,研究了半天,最后小心翼翼地从簪头把它分为两部分,取出里面的东西。

    那是一张写簪花小楷的纸条,是黄奶奶的字迹:

    西山藏宝于林间, 泡桐古树根深埋,

    三尺三寸地为界,深谷秘径待寻踪。

    清风徐来枝叶动,巨石静卧岁月长。

    若问珍宝何处觅,唯有智者识其详。

    这纸条上的内容什么意思?

    西山?泡桐树?巨石?

    黄父和黄母对视一眼,想到了丰收村老家自留林——西山树林,里面确实有一棵一百多年的泡桐树,树下也确实有一块大石头。

    黄父看到珍宝两个字心里忽然一动,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神色来。

    “我知道妈为什么一再叮嘱我要收好簪子了。”

    林母心里也是怦怦直跳,她的心激动得像要跳出胸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黄山他们几个互相看一眼,脸上都是满满的求知欲。

    黄父见孩子们都一脸好奇地看着他,慢条斯理地把纸条收好,又把簪子恢复原样,招呼孩子们坐下,将簪子的来历娓娓道来。

    黄有福的外祖家姓文,祖上原本是省城里富甲一方的大财主,不过到老太爷那一辈时已经家道中落。

    后来因为各地军阀割据一方,相互攻伐,战乱频发,老太爷当机立断舍弃家财,带着一家四口搬来到双福镇生活。

    后来战争范围越来越广,他又带着家人搬来了丰收村,那年黄有福的母亲文氏才十岁。

    也正是因为这样,后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他家还因为穷划成了贫农。

    不过老太爷受了那么多年的精英教育,做事从来都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他虽然号称散尽家财,其实手里还留了不少好东西。

    文老太爷十分疼爱女儿,文氏出嫁时他就偷偷给了不少好东西给她。

    而黄有福的父亲是正儿八经的贫农,虽然读了几年书,但着实没什么见识,对于岳父给的那些瓶瓶罐罐他看不上眼,不知其价值。

    再后来,村里土匪横行,暴乱不断,文氏深知怀璧其罪的道理,把手里的好东西全都藏了起来,谁也没说,包括爱喝个小酒又特别耿直的黄祖父。

    有道是财帛动人心,又有道是人心隔肚皮。

    若是被人知道他们手里有好东西,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身首异处了。

    黄祖父其实对文氏的做法不太满意,认为她连他都不说,是在防备着他。

    不过,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华夏局面动荡不安,匪患猖獗,城里许多富户被贼子烧杀掳掠,连丰收村这样的偏僻的村子也没能逃脱,黄祖父也就歇了找出这批东西的心思。

    黄有福十岁那年,文氏身体就差了起来,吃了无数药也不见好,不到三个月竟然走到油尽灯枯的地步。

    她自知大限将至,又知道丈夫肯定会再娶,于是在最后那几天反复叮嘱他一定要守住她的那根木头簪子,等他爸这一辈人死光了才能拿出来。

    母亲去世后,悲年幼的黄有福大病一场,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醒来后忘记了很多事。

    不过母亲临终前的遗言他一直记得,也一直在找这根簪子。

    他长到十五岁时,国家安定了下来,家里生活慢慢好起来后,父亲就把后娘陈氏娶了回来,媒人竟然是他的亲外公文老太爷。

    年少的黄有福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外公会给女婿做媒,直到中年时期的他才偶然得知后娘陈氏居然是外公的亲生女儿。

    原来当年老太爷搬到丰收村时得到陈氏母亲的照拂,珠胎暗结有了陈氏,不过那时候已经不兴娶妾了,老太太便另嫁他人。

    文氏过世后,陈氏一婚因为没生孩子被赶回娘家,他外公才做主,把陈氏嫁给黄祖父。

    黄祖父还在的那些年,陈氏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