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入主东宫第十二天:  殿下三思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殿下三思啊》 12、入主东宫第十二天:(第1/2页)

    大启皇室作为血脉觉醒的绝对拥趸,世代与觉醒了血脉的世家女联姻,传到闻时颂这一辈,不说所有的皇子公主都能觉醒吧,至少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能够觉醒的。

    并且大多都是小小年纪就展露了天赋。

    其中尤以闻时颂一母同胞的亲皇兄孝贤太子为最,他几乎集合了历朝历代贤明太子的所有优点,出身中宫,德才兼备,在虚怀若谷的同时还长得格外好看,更不用说他还觉醒了与开国太祖十分相似的龙神血脉,可以御风化龙,是哪怕在一众强大的血脉中也十分突出的能力。

    老皇帝不知道对这个嫡长子有多满意、多骄傲,他的喜欢明晃晃就体现在对东宫的放权上,层层加码,体系完备,已俨然如小朝廷一般。

    可惜,孝贤太子意外身死,成为了老皇帝乃至是满朝文武心中永远的遗憾。

    为了稳定局势,老皇帝又匆匆立了嫡幼子为太子。可闻时颂今年已经二十了,仍未有任何觉醒血脉的征兆。

    就这么说吧,他是除了年幼的皇子公主外,唯一一个至今还没有觉醒血脉的。

    闻时颂和他的白月光皇兄就像是两个极端,是所有皇子公主中的异类。

    以前在提到这位元后幼子时,人人都会说,小殿下矜贵自持,才智过人,虽没能觉醒血脉,但再多的力量对于他这个身份来说也不过锦上添花,他的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后,兄长在未来也会是皇帝,太子孝悌仁善,绝不可能放亏待了自己的亲弟弟。

    闻时颂当时没能觉醒血脉,甚至是个好事,能让太子在放心喜欢这个弟弟的同时,还不用担心地位受到冲击。

    可如今当闻时颂成为太子之后,大家对无法觉醒的他,就有太多的不满与无法接受了。

    每个人看着他的眼神里都写着“唉,可惜了,不管脑子与手腕如何,终究是没有觉醒”。

    在这种极大的压力下,一般人的选择要么走向极端,疯狂追求能够觉醒血脉的办法;要么极度自卑以至于自傲,扭曲忌妒一切血脉觉醒之事。

    但闻时颂不一样,他就像个天生的反派,面对困难只会笑着说“事情终于变得有趣起来了”。

    他真的非常享受这种以弱搏强,和众人斗智斗勇的感觉,尤其是在他以普通人的身份,打败了那些血脉觉醒之人的时候,他会感觉非常非常的爽。

    直至今天,闻时颂这种“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隐晦乐趣,被他自己的觉醒亲手打破了。

    闻时颂大概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吧,就大概搞清楚了他觉醒的这份血脉力量是何作用——他可以看到每个人的身份信息。

    姓名,年龄,觉醒血脉,立场以及野心程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只要闻时颂想查看,他就能够看到,若不想看了,这些缺胳膊断腿的文字也能如臂使指的随时消失。

    这也让今天早上站在无为殿上参加常朝的他,感觉自己就宛如一个正在户部籍库清点编户的小吏,亦或者站在城门口负责挨个查看别人路引的士兵。

    真的很没有意思。

    这些人姓甚名谁、有什么血脉能力,只要闻时颂想,他掌握的庞大情报网随时都可以为他拿到。哪怕是这些人的立场与野望,闻时颂在心里不屑地想着,我又不是自己没有脑子,难道没有这份力量,我就判断不出来了吗?

    事实上,此时朝上大部分人的立场,和闻时颂此前对他们的判断并没有什么区别。

    皇子公主虎视眈眈,群臣在侧不怀好意,就连他的父皇都好像另有打算……这些他早就知道了啊,如今不过是站在这里对答案,都没能对出什么惊喜。

    闻时颂以袖掩面,打了个闲闲的哈欠,无聊,实在是无聊,不管是他觉醒的所谓血脉,还是如今朝堂之上各怀鬼胎的人心。

    每个人都好懂得就像是一本翻开的书。

    好比清流一派一再提出的民生疾苦,希望能适当减轻税赋。出发点听起来挺好的,直接就站在了一心为民的道德制高点,但他们真正想说的是百姓身上的税赋吗?不是的,他们只是想曲线救国,引起皇帝对北疆粮草度支的重视,意识到三司为这场战事已不堪重负,不能再继续穷兵黩武下去。

    至少这些文臣觉得朝廷有重武轻文的征兆,为了把事情扳回“正轨”,他们必须得说对北疆蛮族的用兵是穷兵黩武,是毫无度量之举。

    说白了,就是文武之争。

    除了清流一派和武将之间的矛盾,在临近新春的这个冬天,朝堂上吵来吵去的还有不少事,什么清河公主杀夫案,到底该如何收场才能给天下一个交代;春闱在即,要怎么规避上一届科举舞弊所带来的糟糕影响。

    前者是朝臣以礼教为名对皇权的施压,后者则是世家和寒门之间在取仕上的又一次交锋。

    汲汲营营,殊为可笑。

    闻时颂冷眼旁观,只在心里无聊的计数,等着看这把火什么时候才会再次烧到他的身上。

    这些人也果真没让太子“失望”,很快的,就有察院的监察御史出列,高举手中所持的竹木笏扳,当面弹劾当朝太子。

    也就是说,这位御史参了闻时颂一本。

    参什么呢?

    参他不孝不悌,太后病重,东宫竟毫无表示。

    弹劾高级官员,理论上是需要先进行书面弹劾,由御史台大佬在奏疏上多方署名,等通过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联合审核后,才能递到御前。但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老皇帝在前些年刚取消了御史台联合署名的规定。

    这也就导致了御史台这几年的弹劾混乱,有些非高级官员也走书面弹劾的流程,有些管你是谁,哪怕是当朝太子也要当面弹劾。

    闻时颂今天遇到的就是这样的莽夫,揪住不放的还是老皇帝比较在意的孝悌问题。

    满朝文武无人敢言,只躬身等待圣断。

    年迈的天子垂坐朝堂,没有问跪在地上的御史有何证据,只透过冠冕上的十二旒,看向了自己与皇后仅剩的幼子,正值盛年,张扬肆意。老皇帝神情难辨,只在清了清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