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章 华夏历史记事(十二)  我那被老祖宗围观的现代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拉开序幕。
    公元756年,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狼狈出逃,将士哗变,马嵬兵变,杀杨国忠、杨贵妃自缢而亡。
    公元756年,唐玄宗向南逃往成都,而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建立大燕政权。
    同年太子李亨领兵北上征讨叛军,在灵武称帝。
    公元757年,唐军跟安禄山领导的军队在香积寺之战中,双方从中午厮杀到傍晚,唐军歼敌六万余人,最终获胜,叛军首领史朝义自杀身亡,安史之乱最终平定。
    安史之乱后,人口锐减,国力由盛转衰,北方生产凋敝,出现南迁,而南方逐渐取代北方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此后,唐朝的皇帝大多是没有实权的傀儡,且被宦官所控制。】
    [盛极而衰,乐极生悲,富贵生淫心,安乐重小心。]……
    [可悲的香积寺之战,把大唐的最精锐都打没了。]
    [李隆基晚年昏庸无道,宠信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安史之乱又杀高仙芝封长青。真是糊涂至极啊!]
    [这安史之乱怪不得说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关键,这中间出现了如此多的内部权力斗争,外部反叛,就是可惜了大唐盛世。]
    [说到安史之乱就不得不说一下张巡、颜真卿一家子啦!]
    [张巡杀人而食守睢阳,惨烈悲壮。]
    [颜真卿一代书圣,满门忠烈!]
    [张巡除了吃人这个缺点,他的功劳可做大唐的定海神针,千古战神楷模,猛得不能再猛的猛将了,忠得不能再忠额将领,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忠勇,智勇双全,战争多半是以少胜多!]
    ……
    ……
    人们从网友们那充满可惜的弹幕中,捕捉到一些熟悉的名字,担忧不已。
    比如颜真卿的好友岑参:清臣啊…
    而作为主人公的张巡、颜真卿等更是意志坚定:保家卫国!
    武将们一个个两眼通红的急得抓耳挠腮,恨不得自己亲自上场把那些叛军歼灭殆尽。
    感性的唐太宗早已泪流满面:
    杀人而食?可想而知这场叛乱之战打得有多惨烈啦!朕的大唐啊!
    张爱卿、颜爱卿,你们都是我大唐的忠勇之士……
    长孙无忌在知道自己晚年会被好外甥李治弄死时,有片刻的失神,要说心里没想法是不可能的,但很快的他就调整好了心态。
    为了未发生的事而劳心劳力不值得,把握好当下,好好筹谋才是正事。
    “陛下,保重龙体要紧啊,请切勿过于忧心。
    陛下您现下既以得天机,相信以陛下的聪明才智,未来这些惨剧断不会发生!”
    果不其然,被长孙无忌一提醒,唐太宗也反应过来了:
    自己跟好大儿的关系缓和了,未来断不会再发生太子罢黜的事。
    那未来继承大典的是高明,相信他会带领大唐走向另一个高度,那未来的惨剧也断不会再出现了。
    “辅机啊,还是你看得通透啊,是朕着相了!”
    众人看向自家陛下,刚刚还哭哭唧唧的,被长孙老阴人一两句话就哄得眉开眼笑了,纷纷懊恼自己怎么又慢了一步。
    【安史之乱后,唐朝名义上虽然是一个大一统王朝,但实际上早已出现一个个南方割据政权。】
    公元878年,黄巢起义爆发,并打入长安,黄巢在含元殿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齐,史称黄齐,起义很快被平定,但藩镇割据,唐朝名存实亡。
    公元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李柷禅位,自己建立后梁。存在了289年的唐朝正式灭亡。】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果然是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容易多了!]
    [历史可真是一个大轮回啊,朱温逼李唐末代皇帝禅位,几百年后,李自成逼得朱家末代帝皇上吊自杀!]
    [真不敢相信盛世大唐这样就没了?]
    [千百年来不都一样吗,乱世、大一统、乱世循环往复着。]
    [要说苦,还是最底层的百姓啊,战火纷飞的年代又要来了。]
    [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厮杀、争斗是永恒的主题。]
    [确实,翻翻史书会发现咱们华夏才是真真正正的战斗民族!]
    ………
    ………
    刚刚才眉开眼笑的唐太宗又哭了出来:朕的大唐就这样亡了?
    文臣急的上火、武将们更是气急败坏,这些藩镇居然敢拥兵自立?
    贞观时期的人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明明现在还是蒸蒸日上的大唐,怎么转眼间大唐就要亡了?
    太子李承乾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上位的决心:
    他要好好地治理大唐,让老百姓都能吃饱饭、安居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