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章 千古第一状元!  我那被老祖宗围观的现代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班浔好不容易翻完评论区,忽然间对这个鲜为人知的状元产生了好奇。
    特意刷了一下这位状元郎的视频,满足了自己好奇心的同时也让天幕下的人们开开眼。
    【他是在后世被称为‘千年科考第一榜’中力压苏轼拔得头筹的千古第一状元郎。
    他力压群英,一举得魁成为千年科举史上璀璨的状元之星。
    苏轼说‘子平之才,百年无人望其项背’然而他的名字却鲜为人知,本次视频让我们来了解章衡。】
    看是咱们建州人士夺得此次魁首!
    天幕下最高兴的莫过于福建浦城章家人了,咱们家族要出一位状元啦!
    咱们衡哥儿可真有出息,在人才济济的嘉佑二年也能够脱颖而出!
    一时间章家族人无不以章衡为荣,一个个的脸带喜意,挺直了腰板。
    就连年迈,卧床已久的老族长都破天荒地爬起来组织仪式昭告列祖列宗:章家出了一位麒麟儿!
    章家父母俩更是激动不已,他们的衡哥儿从小就勤学苦读,可算是熬出头了。
    这一次科举崭露头角就是状元之位,还有天幕做背书,以后的仕途一定会一路顺畅,实现他长久以来的政治抱负!
    始皇帝看着天幕一言不发思索着:这科举考试是有什么依据标准、如何推行?
    这些人若都是我大秦之人,朕绝对会物尽其用,才不用他们这么费劲巴力地打生打死挣个功名呢!
    眼馋人才的始皇帝,才不承认他都发酸了!
    汉高祖也是看得头皮发麻,这么多人考试能夺第一的肯定是大才啦!
    这些都是人才啊,乃公也不贪心,不用前几名的就排名后面的分一些给我大汉都好啊!
    吕雉则是一脸深思:这后世的宋朝可真的人才济济啊,可见老百姓的生活应该不差的。
    汉武帝也是一脸向往,人才啊,作为君王的谁会嫌弃工具多啊!
    李世民则是意难平,为什么我大唐的科举能把人比造反,而后世的这个宋朝却能一次性的选拔出来这么多的人才?心里不平衡了,哼!
    宋太祖赵匡胤在心底可是乐开花了:这是我大宋的人才啊,是君王的好臣子啊!
    大元的忽必烈一脸不赞同:读书人再多又怎样,还不是一直挨打,乖乖向我们纳贡!
    朱元璋冷哼一声:我看这天下就是被你们这群读书人搅没了!
    【章衡生于1025年,字子平,建州浦城人。
    北宋嘉佑二年,这一年的科举可谓是群英荟萃,被誉为华夏科举史上最辉煌的一榜。
    应试者中不仅有苏轼、苏辙、曾巩、曾布等日后的文坛巨匠。
    还有张载、程颐等思想家以及吕慧卿、章犉等后来的朝中重臣。
    这样的阵容使得这一年的科举考试异常激烈,被后人称为‘神仙打架’。
    殿试时章衡凭借全面的知识、新颖的论述和符合仁宗政治主张的观点逐渐脱颖而出。
    章衡以开头一句‘运启元圣,天临兆民’深的宋仁宗之心,在众多精英中拔得头筹,高中状元。
    授湖州通判,后迁盐铁判官,他在任上,迅速发现了‘三司’管理中心存在额诸多问题。
    他建议朝廷清理吃空饷人员,加强财政收支的监督审计,搞好预算编制管理,以增强计划性,减轻民众负担。
    然而,这些建议触动了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他的才干引起了三司使的猜忌,被排挤到地方任职。
    出任郑州知州期间,章衡深入了解当地民生,发现原武监所管辖的闲置的牧地。
    面积庞大,达到了四千二百顷,而这些土地长期闲置,未能有效利用。
    他上奏朝廷,并将其重新分配给百姓耕种,朝廷的认可与赞赏。
    随后他被召回京城,再次担任太常寺的判官。
    章衡出使辽国时,辽主欺负他是个文人,便在酒宴提出射箭助兴,章衡箭箭中靶。
    辽主见他文武兼备,对他特别优待。
    章衡回国时,发现辽国的戒备松懈,奏明皇帝,可出兵收复山后八州,但未被采纳。
    后编纂历代帝皇系,《编年通载》,神宗看后大为赏识,后赐三品服、判吏部流内铨。
    任上章衡不畏权贵,辨明事实,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才华拜为宝文阁待制并出任檀州知州。
    章衡为了当地百姓能维持生计,取消禁贩盐的法令。
    在真定知府任上,章衡主持修筑河堤20多丈,从而避免洪水祸害,造福一方百姓。
    相传,苏轼任杭州知州时所修的苏堤最初也是章衡倡议。
    元符二年,去世,时年七十五岁。】
    看完章衡额一生,人们纷纷夸赞,真是一个好官啊!
    章家父母俩是一脸的欣慰与骄傲:儿子不单单高中,还做了一世好官,流芳百世啦!
    这得安排安排告慰祖宗在天之灵,要好好护着衡哥儿!
    到哪里当官,哪里的百姓就受益啊!
    湖州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了,可惜章大人升迁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