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转去,想着明天挑哪个摘了。
熟了就该摘,不然就放坏了。
沈卓那边忙里看见她在挑瓜,顿时干劲更足了。
先把脏水清出来,然后拿着树枝扫帚把池子刷刷刷,冲水,再把脏水舀出去……他是有点强迫症在身上的,加上刚刚叶欣叮嘱了,洗刷起来更加认真细致。他力气大,又干活快,很快就把池子洗刷了两三遍。
叶欣转一圈过来,看了看说:“差不多得了,给鸭子用的,也不用刷得跟锅碗那么干净,费劲!现在就提水来灌吧。”
沈卓虽然觉得还可以洗得更干净一点,但是听她的,就回去提水了。
叶欣之前也是提过的,知道很累,心里想着要是有个水管就好了,再加个抽水机……算了算了,太贵太折腾!为这几只鸭子不值得的。
等它们孵够了小鸭子,就把它们宰了炖汤,省事!
第二天一早,吃过饭两人一起出门。
叶欣问:“你中午什么时候回来吃饭?还是跟上工一样不?”
沈卓说:“还不知道,第一天看大队长怎么安排。要是中午我没回去,你只管吃饭休息,不要等我。”
叶欣道:“我才不等你呢!”
说着就分开了。叶欣去旱地那里种番薯,沈卓则往晒谷场边上那个崭新的红砖房子走去。
大队长李兴国、小队长李建邦,还有几个重要的队员、师傅已经在医疗站里了,也有不少小孩子在这里探头探脑地好奇围观,挺热闹的。
屋子里面,桌椅、药柜这些已经打好搬过来了,药柜靠着隔断墙放着,前面放着一张比较宽敞的桌子,桌子后面是一把椅子,这就是坐诊大夫的位置了,桌子前面以及靠这边墙的地方,有十张凳子,就是给病人坐的。通过隔断墙的小门,后面就是仓库,暂时只有几个五六层的木架子随意放在那里。
医疗站已经有了大概的样子,只是人还没到位,药品也没到位,还不能算正式开门。
李兴国见沈卓来了,道:“你先坐会儿吧,其他人远点,估计要一会儿的。”
沈卓左右看了看,也没坐下,发现角落有扫帚,就拿起来把屋子地面打扫一遍。之前建设、搬东西人来人往的,不免弄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 90-100(第6/21页)
有些乱乱的。
李兴国等人见他这么勤快,都暗暗点头。
不一会儿,李光耀过来了,礼貌亲热地喊人:“兴国爷爷,建邦叔!”
李兴国看见他,也点点头:“先坐下等一会儿吧……不是,你跟沈卓一起打扫打扫吧。他扫地,你就擦桌子,弄好了等其他两人来就能直接坐下说事了。”
李光耀也是个勤快的,就听话地找了块抹布,跟沈卓一起搞起卫生来。
弄得差不多了,黄志豪和孟春兰就一起来了。
这两人住得远,又是走路来的,不免慢些,都热得一头汗。
这会儿李建邦和其他人都先忙去了,顺便把一群调皮吵闹的孩子赶走。李兴国开口道:“好了,人来齐了,都搬张凳子围桌子坐下吧,我来说说具体安排。”
大家都精神一振,听话地搬了凳子坐下。
李兴国也是坐在一边,没有往桌子后面医生坐的椅子去坐,在几个优秀的年轻人面前,并不刻意彰显自己大队长的威严,“之前你们还在培训的时候,我就和公社那边探讨过建立医疗站以及建好、你们结业之后的安排,所以大概有个章程。”
说的事情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个是医疗用品。里面最重要的当然是药物,中药西药都要有,备上一些常用的,看病时开方也好,或者直接给乡亲们方便购买。西药方面,主要是和镇上卫生院对接,以后卫生院采购多一些,分发下各大队;中药方面,则是先去中药铺购买成药。以后等医疗站稳定运行了,也可以从采药的队员中收购,让他们几个利用学过的知识来炮制中药。
第二个是医生的坐诊安排。四个人正好分成两批,每天两个在医疗站值班看病,另两个下乡走诊。这边多山多水的地区,很不方便,有些年纪大的、病重的乡亲来不了,只能医生辛苦些上门。坐诊和走诊轮流安排,现在刚上岗不知道哪里有病人,就先把大队里二十几个小队走一遍,熟悉熟悉地方,也让人知道丰水大队医疗站开放了,医生上岗了,乡亲们可以来看病了。
第三个就是医生的待遇。这也是几人最关心的。经大队商议,每个医生每个月发放二十五元,在次月十五发。这个钱和购买药品药材、建立医疗站的钱一样,都是从大队的集体资金中出。
四个年轻人听到最后这个,都是心中一定。
服务乡亲、为乡村医疗做贡献,这些当然也多多少少有些,但是光喊口号吃不饱啊,还是实际的东西最动人!
以后每个月工资二十五元,虽然比这时候平均月工资三十元的工人少些,走山过水的也辛苦些,但在乡下有这么一份工资领,那也真是不得了的!
乡下人多穷啊,赚点钱多难啊,还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大家参加医生培训、咬牙坚持那么久,不就是为了有个好出路?!
现在终于是尘埃落定了,以后月月有钱拿,日子有盼头,怎不叫人高兴!
沈卓表面没什么,心里也是激动的,他终于能稳定挣钱了。以后就可以给叶欣买新衣裳、买新碗、买肉……还有家里新建灶房、铺院子这些钱,他也可以慢慢攒出来了,叶欣不用那么辛苦了。
李兴国继续道:“赤脚医生是半医半农的性质,想必你们也明白了,看病之余不能脱离农业生产。现在是刚开始,又是刚过了农忙,你们才两两一组,等以后熟悉了,农忙时节,每天就一人坐诊、一人走诊,另外的参加农业生产。到时候是一天一轮,还是一星期一轮,到时候再具体说吧!”
大家都郑重地点头。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