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牛车摇摇晃晃地走了两个时辰,临近晌午时一行人来到了县城外。
城门口有不少人和车在排队,孟文柏下车去问,才知道这几日有朝廷钦犯在他们这一带流窜,上头下令严查,门口守卫查得严。
加上近日县令下令进县城得交入城费,一人一文钱,带着背篓两文,驾车进城三文,两厢事一耽搁,这才排起了长队。
“这叫什么事?老夫活了大半辈子还没听说过进城得按人头交钱的!那些当官的怕不是钻钱眼儿里了?”
郑毅虽心直口快,却也知道这话被守卫听见了说不得得受些罪,因此说的小声。
孟伯昌身为村长对于外头的事知道的不少,忧心忡忡道:“世道乱了,镇守边关的谢家人被召回京,北边的胡人便蠢蠢欲动,加上南涝北旱,还不知能安稳多少日子。”
“等着瞧吧,边关定会再起战事,该买粮买粮,省的乱起来没得吃。”
听见老友说的这样肯定,孟伯昌沉思片刻问道:“你当真这般以为?”
郑毅冷哼一声,“没了谢家驻守的雍城,城门比纸还脆。那些废物能挡几时?我从前在雍城做军医,那处的境况我可比你清楚。”
一路上孟缚青坐在一旁听着两位老人家说话,耳目闭塞了这么久,总算对大燕有了大致的了解。
总的来说,皇帝刚愎自用,大臣曲意逢迎,良将不得重用。
如两位老人所说,大燕太平不了多久。
清平县距离雍城不过二百里,雍城若破,清平县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看来这回得买不少东西。
牛车来到城门口时,孟缚青看见守卫手上拿着三张画像,其中一人左半边脸戴着面具,右半边脸挺眼熟,正是她在四方小馆见过的刀疤男。
朝廷钦犯,赏银百两。
孟缚青有些心动,转念一想,那两人只看气质就不是什么好招惹的人,为了一百两银子,跟这样的人对上,不大划算。于是只得作罢。
收回目光时,她忽地发现半躺着的郑大夫盯着画像看了会儿,脸色骤然变得难看。很快他佯装无事地合上眼睛,细看手却在颤。
孟缚青收回目光,只当没有看见。
交过入城费,又被好一番检查,牛车才被允许进入县城内。
直到离城门远了之后,郑毅才低声问孟伯昌:“谢家人为何会成了通缉犯,你可知道?”
孟伯昌哪里知道,他最近都没来过县里。
“你说画像上的那三个人是谢家人?”
“就是谢家人,”郑毅急得直拍大腿,却还是压着声音,“到底出了啥事,怎的还被通缉上了?”
孟伯昌也眉头紧蹙,“你别着急,我去县衙打听打听就是。”
郑毅只得按捺住心底的担忧,不再说话。
孟缚青听着两人说话,眼睛往街道两边看。等两人说完她问郑大夫:“郑大夫可知县城哪家药堂最良心?”
郑毅心里装着事,不想理她,“分我银子么你就问?”
“分,一个铜板如何?咨询费。”
老大夫被孟缚青气的吹胡子瞪眼,一时间忘了心底的担忧,指着孟缚青说:“你这女娃娃,以后求着拜我为师我都不收,跟你呆一块真是嫌命长!”
嘴上埋怨着,郑毅还是把自己知道的告诉给了孟缚青。
孟缚青也遵守诺言给了郑毅一个铜板,方才还嫌弃得不行的郑毅收下铜板就撵孟缚青下车,过河拆桥十分熟练。
牛车也在这时停了下来,孟缚青抬头一看,百草铺就在街边。
她跟村长说了声回去不用等她,道别之后便拿着背篓下了车,往药铺走去。
孟缚青离开后,牛车朝着县衙所在的地方缓缓走着,孟伯昌问郑毅,“你不是也要去百草铺买药吗?我还打算让婉儿陪你进去呢,怎的又改了主意?”
郑毅摇摇头,“我不放心,谢家三房对我有恩,眼下他们夫妻二人的儿子受难,我帮不上啥忙,只能打听消息看他们是否安然无恙。”
孟伯昌赞同地点点头,谢家人十年如一日地驻守边关,对大燕的忠诚天下百姓都看在眼里,若圣上当真狠心对谢家下杀手,只能说天子不仁。
百草堂内,如郑大夫所说,百草铺的掌柜只看面相就知道是个仁善的。
孟缚青把两个背篓里的东西一一摆在桌上,看的掌柜和药童吃惊不已。
比较昂贵的是何首乌、黄精、天麻、茯苓、鹿茸,剩下的和这些一比就算不得什么了。
“我听郑大夫说咱们百草铺是清平县最良心的药铺,这才想把采来的草药一块在这儿卖,不知掌柜的可否都给收了?”
听见‘郑大夫’三个字,惊得愣在原地的百草铺掌柜忙问:“可是孟家村的郑大夫?”
“是,我也是孟家村人。”
掌柜没想到自家铺子竟然能得到郑大夫这么高的评价,看向孟缚青的目光也愈发和善。
“既然是郑大夫介绍来的,我们百草铺自不会辜负姑娘的信任,这些草药还需我来掌掌眼,合适的话我百草铺全都收了便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想到郑大夫的名讳这般好用。孟缚青心中暗暗想。
她微微笑着说:“有劳掌柜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