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0-40  嫁给对照组真少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 霍娇恐怕是穿多了,后背出了薄汗,她眼神飘忽,也不明白自己在紧张什么:“陪他一起去吧。”

    兰珩曾经住过的屋子,在三进后院一处偏房。房里落了一层灰,已经久无人住,只下人偶尔进来打扫。内仅一张梨花木小榻,一对矮矮的案几,榻旁立着个枣木书架。

    案上、书架上摞着厚厚一叠书和写满字的纸。

    这屋子很小,小郎君和高娘子挤进去,再进人便有些抹不开身子。

    但霍娇还是跟着进来了,她的目光落在蒙布防尘的榻上,整间屋子里熟悉的气息立刻攫住她。

    小郎君粗鲁翻找桌上的书和纸,几本已经发黄变色的书被打翻,砸在霍娇脚上。她捡起来,封面上书“木经”二字,半阖的书页里,可见天头地脚和板框处,密密地写满了小字。

    霍娇将书抱在怀中,没有立即放回案上。

    “找到了!”小郎君欢呼,他找到一个卷轴,抖开里面有题字:“高姐姐你看。”

    这卷轴里的字,是给卷轴中山水画题的,故而只占了左侧小小一行,但也看得出清隽秀丽。

    霍娇站得远,她的方向看不清,只能看到漆黑的一小团。高娘子与小郎君凑在一处,对这两行字评头论足。她将那两本书抱在胸前,旧书带着灰尘和浅浅的霉味,似乎裹挟着曾经的旧事,争先恐后地麻痹着她的嗅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嫁给对照组真少爷》 30-40(第2/18页)

    两人品评结束,端水大师高娘子总结道:“你的字端正圆润,看得出,将来是个郎朗君子。兰珩的字锐利锋芒,人品嘛,我就不多说了。总之,各有千秋,高姐姐更喜欢你的字。”

    小郎君总算满意了,随手就将那副画甩在一边,拉着高娘子要出去。

    霍娇还堵在门口,迟疑开口道:“这个版本的木经,我找了很久,不知道可否借我回去看看?”

    小郎君正是心情好的时候,慷慨道:“这样的旧破烂,还要谈什么借,没人要的东西。霍姐姐看得上,就送给霍姐姐了。”

    高娘子道:“霍姐姐到底是书坊东家,我早听说书商们都有收藏珍本的爱好,等回了京城,可要带我看看藏品。”

    霍娇自然没这么高雅的爱好,有珍本,都是找到合适的买家便尽快脱手。她也说不清,为什么要留下兰珩的书。或许是没能开口问谢衡之的话太多,又或许是兰珩身上有一种割裂的熟悉感。她想要从这个人年少的痕迹中寻找到答案。

    晚上回去,天已经黑透了,霍娇翻出书,让平安掌灯。

    闪烁的火光落在已经变色斑驳的纸上,扑面而来的书蠹味令她喉咙发痒的咳嗽起来。

    平安为她扇风:“这书都霉了,等明日出太阳,得拿出来晒晒。”

    霍娇却没应她。她许是困了,两手软软搭在案上,檀口微张,案上的《木经》翻开,眼睛看着书页右侧板框空白处批注的小字。

    “娘子?”

    霍娇眸子动了动,油灯的光照在她扑朔的睫毛上。她开口:“我脚有些冷,平安,能不能去给我打点热水。”

    平安一出门,霍娇静了静,才从贴身衣襟里翻出一个布口袋。

    里面放了些金瓜子,一小包金疮药,还有封折成小块,边缘揉烂的家书。

    这家书是谢衡之写的,她没细看,那日走时放在口袋里,便再没拿出来过。

    她将展开的家书,摆在《木经》批注的小字旁。

    谢衡之的字,她还是小时候见过,孩童下笔,难免稚嫩。成年后他游学在外,两人成亲后,他有事多是在官署做完,在家很少有机会当着霍娇的面去写字。

    将家书展开,霍娇看着纸上的字迹,还觉出一些陌生。

    ——但这字迹,与《木经》上批注的字迹十分相似。

    批注字迹带有模仿痕迹,还未纯熟。家书则洋洋洒洒,随意的多。但只要细看,就能发现,许多字的写法与习惯,都如出一辙。

    霍娇彻底懵了,她实在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若这批注是谢衡之写的,那他怎么会在十几岁的时候,住进歙州的兰家?他那时候明明在永宁,每年过年,他们两家都要礼节性地互送年货节礼,从未听说过谢衡之外出。

    如果不是。即便是两兄弟,这世上真的有人,会连笔迹都相似吗?

    面前好像放着一堵墙,有什么阻碍她知道真相。

    ——

    等车马劳顿回到汴京,已经是第二年开春。

    汴京比歙州更冷,霍娇衣服没穿够,回家的路上被随行的车夫传染了风寒。勉强撑到家里,就起了热,迷迷糊糊睡了好几日。

    平安守着她,等她清楚了一点,便扶她起来喝粥。

    米粥清甜,她有了些精神。

    平安拿来一个木匣子:“这都是谢大人写来的家书,小孙都好好攒着的。”

    霍娇接过来,里面整整齐齐码着未开封的书信,厚厚的一叠。

    她不由自主勾唇一笑:“放这儿吧。”

    午后她裹着厚毯子,在院中晒太阳。平安和小孙支了个炉子,给霍娇烤柑橘吃。

    她打开木匣子,一封封看里面的信。

    起初,谢衡之与第一封信一般,只是写些酸诗。后来大概是得不到回应,会主动问霍娇是否想他,再后面一封,告诉她莫要为了省邮驿钱,不给他回信。

    到了最近的几封,应当是已经得知霍娇外出做生意了,几乎是气急败坏,质问她为何从不知道向延州报平安。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