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陈琰带着平安去见孙知县,自有婢女引着林月白去见知县太太姚氏。
“你就是小平安?”孙知县躬着腰背着手,笑吟吟的瞧着他。
“是的。”平安反问:“您就是县尊?”
孙知县也一本正经的负手道:“正是本官。”
平安特别认真地说:“县尊您好,我有一些问题要向您反应。”
正在整理公文的宋师爷手一滑,一沓劄子落地。
正喝茶的陈琰也险些呛着,不轻不重地斥一句:“平安,不得无礼。”
孙知县却饶有兴致:“是么,你说说看。”
平安道:“我家门口有条河,每到下大雨天河水都会倒灌,半条巷子都是积水,这样一来,我堂兄就有理由不上学了。”
听得宋师爷直皱眉头:人家上不上学与你何干?巷子积水这种小事都要上报知县的话,知县每天都不用合眼了。
孙知县却很有耐心:“想必是河道淤塞了,你放心,我会令本县主簿尽快安排清淤,担保不再耽搁你堂兄读书上进。还有呢?”
平安接着道:“还有,藤萝街每天很多独轮车来来往往,把道路都压坏了,杨林桥的石板砖有好多裂缝,需要修补,茶坊社学的校舍……”
“平安平安,”孙知县啼笑皆非地打断道,“这样,我遣一个书吏,把你要反应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分派到三班六房,一样一样核实办妥,你看可行?”
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咋办?我爹是奸臣!》 24、第 24 章(第2/2页)
安点点头:“也行。”
宋师爷还当大老爷在逗孩子,谁知孙知县果真叫来直堂吏,领平安去外头堂屋做记录。
“谢谢县尊大人!”平安脆生生地说:“您真是爱民如子的好官。”
孙知县大笑:“彦章,你儿小小年纪,心怀天下。”
陈琰苦笑不已:“县尊愿意倾听孩童之语,真令学生敬佩。”
孙知县道:“孩童之语才格外可贵,所谓‘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古人诚不欺我。”
堂屋里,平安将许多市井琐事掺杂在一起,一桩桩一件件交代给直堂吏记录下来,其实都是障眼法,只有河道淤塞才是重点。
那直堂吏二十出头,一派吊儿郎当的懒散样子,打量着平安不识字,在纸上乱记一通。
平安扒在案头,伸手指出他的错误:“是陈家巷,耳东陈,不是程。”
“嚯,你还认识字呢?”直堂吏轻笑一声,懒得换纸重抄,直接将“程”字涂抹掉,换成“陈”字。
“等等。”平安犹不满意,指着涂改处和纸张末尾:“在这里和这里盖印。”
他很清楚,这些文字如果不加盖官印,还不如一张废纸。
直堂吏乜他一眼:“我可无权盖印。”
平安不甘示弱的瞪回去:“大堂坐着个专门盖印的,我进来的时候看见了。”
“你既然看见了,要我盖什么印?找直印吏去啊。”直堂吏皱眉道。
平安知道小吏难缠,却也没想到如此难缠,他可以想见,自己还没有案头高,拿着这张没头没脑的纸头去大堂,一定也会被直印吏刁难。
他回头看看不远处与孙知县谈笑风生的老爹,这直堂吏显然知道他爹与孙知县交情匪浅,甚至知道老爹是一省解元,可他依然选择为难自己,说明在孙知县长期的放权之下,这些人根本就肆无忌惮。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知县做几年就要调任,这些小吏长期扎根于县衙,相互勾结抱团,常令县老爷们无可奈何,碰到强势的知县,或许恩威并施之下能令他们有所收敛,就怕碰到孙知县这样的“软柿子”。
这些人,没有品级没有地位,却最能狐假虎威仗势凌人,一句话几个字就能决定一家人的命运。
知县老爷都拿他们没办法,平安一个小孩子,哪有能力跟他们硬碰硬,他只好笑吟吟地说:“那您带我去吏房见胡大叔,我祖父想请他吃酒。”
“呃……”直堂吏本以为他是个话都说不清的小孩子,想胡乱打发了了事,不想他搬出掌管吏房的书吏胡经承来。
像陈家这样的商贾之家,要想太太平平在盛安县做生意,少不了打点县衙里的官吏,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在这个小小的直堂吏眼里,胡经承的面子反比孙知县大得多。
直堂吏一瞬间气焰全无,目光躲闪道:“胡经承……有事外出了,我带你去大堂盖印。”
平安在他身后扮了个鬼脸,蹦蹦跳跳跑出门去。
……
看着盖有公印的文书入了主簿厅的档,平安才略略放心,回到老爹身边,孙知县正跟老爹下棋呢,叫人带他先去内宅吃些糕点。
平安便去内宅东花厅找娘亲。
姚氏是个直爽热络的人,见平安给尚在襁褓的孙家小女儿准备了精致的虎头帽和虎头鞋,迭声直夸:“这孩子真是既懂事又乖巧。”
平安就爱听实话,越是被夸,越要学着孙知县家的七个知书达理的儿子,做出一副乖巧模样。
此时距离午饭还有些时候,姚氏便让他们先去后衙玩。
林月白看着襁褓里的女婴,白嫩的小脸仿佛能掐出水来,盯着拨浪鼓“咯咯咯”地笑,笑声像银铃一样,自己的孩子带大了,看到这种很新的孩子,难免生出一些想法。
姚氏看透她的心思,笑道:“其实孩子多了,小的跟着大的跑,倒也省心。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